100%

卷九

  石之三石类上三十二种丹砂《本经》水银《本经》水银粉《嘉祐》。即轻粉粉霜《纲目》银《纲目》灵砂《证类》雄黄《本经》雌黄《本经》石膏《本经》。即寒水石。玉火石、龙石膏附理石《本经》。白肌石附长石《本经》方解石《别录》《本经》不灰木《开宝》。松石附五色石脂《本经》桃花石《唐本》炉甘石《纲目》井泉石《嘉祐》无名异《开宝》蜜栗子《纲目》石钟乳《本经》孔公蘖《本经》殷蘖《本经》。石床、石花、石骨附土殷蘖《别录》石脑《别录》石髓《拾遗》石脑油《嘉祐》。地溲附石炭《纲目》。然石附石灰《本经》石面《纲目》浮石《日华》晕石附上附方旧六十九,新三百一十七。

  本草纲目石部第九卷

  石之三石类上三十二种

  丹砂

  《本经》上品

  【释名】朱砂〔时珍曰〕丹乃石名,其字从井中一点,象丹在井中之形,义出许慎《说文》。后人以丹为朱色之名,故呼朱砂。

  【集解】〔别录曰〕丹砂生符陵山谷,采无时。光色如云母可拆者良,作末名真朱。

  〔弘景曰〕即今朱砂也。俗医别取武都仇池雄黄夹雌黄者,名为丹砂用之,谬矣。符陵是涪州,接巴郡南,今无复采者。乃出武陵、西川诸蛮夷中,皆通属巴地,故谓之巴砂。仙经亦用越砂,即出广州临漳者。此二处并好,惟须光明莹澈为佳。如云母片者,谓之云母砂。如樗蒲子、紫石英形者,谓之马齿砂,亦好。如大小豆及大块圆滑者,谓之豆砂。细末碎者,谓之末砂。此二种粗,不入药用,但可画用尔。采砂皆凿坎入数丈许。虽同出一郡县,亦有好恶。地有水井,胜火井也。仙方炼饵,最为长生之宝。

  〔恭曰〕丹砂大略二种,有土砂、石砂。其土砂,复有块砂、末砂,体并重而色黄黑,不任画,用疗疮疥亦好,但不入心腹之药,然可烧之,出水银乃多也。其石砂有十数品:最上者为光明砂,云一颗别生一石龛内,大者如鸡卵,小者如枣栗,形似芙蓉,破之如云母,光明照彻,在龛中石台上生,得此者带之辟恶,为上。其次或出石中,或出水内,形块大者如拇指,小者如杏仁,光明无杂,名马牙砂,一名无重砂,入药及画俱善,俗间亦少有之。其磨嵳新井、别井、水井、火井、芙蓉、石末、石堆、豆末等砂,形类颇相似。入药及画,当择去其杂土石,便可用矣。别有越砂,大者如拳,小者如鸡鸭卵,形虽大,其杂土石,不如细而明净者。经言末之名真朱者,谬矣,岂有一物以全、末殊名乎。

  〔敩曰〕砂凡百等,不可一一论。有妙硫砂,如拳许大,或重一镒,有十四面,面如镜,若遇阴沉天雨,即镜面上有红浆汁出。有梅柏砂,如梅子许大,夜有光生,照见一室;有白庭砂,如帝珠子许大,面上有小星现。有神座砂、金座砂、玉座砂,不经丹灶,服之而自延寿命。次有白金砂、澄水砂、阴成砂、辰锦砂、芙蓉砂、镜面砂、箭镞砂、曹末砂、土砂、金星砂、平面砂、神末砂等,不可一一细述也。

  〔颂曰〕今出辰州、宜州、阶州,而辰砂为最。生深山石崖间,土人采之,穴地数十丈始见其苗,乃白石,谓之朱砂床。砂生石上,其大块者如鸡子,小者如石榴子,状若芙蓉头、箭镞,连床者紫黯若铁色,而光明莹澈,碎之崭岩作墙壁,又似云母片可拆者,真辰砂也,无石者弥佳。过此皆淘土石中得之,非生于石床者。宜砂绝有大块者,碎之亦作墙壁,但罕有类物状,而色亦深赤,为用不及辰砂,盖出土石间,非白石床所生也。然近宜州邻地春州、融州皆有砂,故其水尽赤。每烟雾郁蒸之气,亦赤黄色,土人谓之朱砂气,尤能作瘴疠为人患也。阶砂又次之,不堪入药,惟可画色尔。凡砂之绝好者,为光明砂,其次谓之颗块,其次谓之鹿簌,其下谓之末砂。惟光明砂入药,余并不用。

  〔宗奭曰〕丹砂今人谓之朱砂。辰州砂多出蛮峒锦州界狤獠峒老鸦井。其井深广数十丈,先聚薪于井焚之。其青石壁迸裂处,即有小龛。龛中自有白石床,其石如玉。床上乃生砂,小者如箭镞,大者如芙蓉,光明可鉴,研之鲜红,砂洎床大者重七八两至十两。晃州所出形如箭镞带石者,得自土中,非此比也。〔承曰〕金州、商州亦出一种砂,色微黄,作土气,陕西、河东、河北、汴东、汴西并以入药,长安、蜀州研以代银朱作漆器。又信州近年出一种砂,极有大者,光芒墙壁,略类宜州所产。然有砒气,破之多作生砒色。若入药用,见火恐杀人。今浙中市肆往往货之,不可不审。

  〔时珍曰〕丹砂以辰、锦者为最。麻阳即古锦州地。佳者为箭镞砂,结不实者为肺砂,细者为末砂。色紫不染纸者为旧坑砂,为上品;色鲜染纸者为新坑砂,次之。苏颂、陈承所谓阶州、金、商州砂者,乃陶弘景所谓武都雄黄,非丹砂也。范成大《桂海志》云:本草以辰砂为上,宜砂次之。然宜州出砂处,与湖北大牙山相连。北为辰砂,南为宜砂,地脉不殊,无甚分别,老者亦出白石床上。苏颂乃云,宜砂出土石间,非石床所生,是未识此也。别有一种色红质嫩者,名土坑砂,乃土石间者,不甚耐火。邕州亦有砂,大者数十、百两,作块黑暗,少墙壁,不堪入药,惟以烧取水银。颂云融州亦有,今融州无砂,乃邕州之讹也。臞仙《庚辛玉册》云:丹砂石以五溪山峒中产者,得正南之气为上。麻阳诸山与五溪相接者,次之。云南、波斯、西胡砂,并光洁可用。柳州一种砂,全似辰砂,惟块圆如皂角子,不入药用。商州、黔州土丹砂,宣、信州砂,皆内含毒气及金银铜铅气,不可服。张果《丹砂要诀》云:丹砂者,万灵之主,居之南方。或赤龙以建号,或朱鸟以为名。上品生于辰、锦二州石穴,中品生于交、桂,下品生于衡、邵。各有数种,清浊体异,真伪不同。辰、锦上品砂,生白石床之上,十二枚为一座,色如未开莲花,光明耀日。亦有九枚为一座。七枚、五枚者次之。每座中有大者为主,四围小者为臣朝护,四面杂砂一二斗抱之。中有芙蓉头成颗者,亦入上品。又有如马牙光明者,为上品;白光若云母,为中品。又有紫灵砂,圆长似笋而红紫,为上品;石片棱角生青光,为下品。交、桂所出,但是座上及打石得,形似芙蓉头而光明者,亦入上品;颗粒而通明者,为中品;片段不明澈者,为下品。衡、邵所出,虽是紫砂,得之砂石中者,亦下品也。有溪砂,生溪州砂石之中;土砂,生土穴之中,土石相杂,故不入上品,不可服饵。唐·李德裕《黄冶论》云:光明砂者,天地自然之宝,在石室之间,生雪床之上。如初生芙蓉,红芭未拆。细者环拱,大者处中,有辰居之象,有君臣之位。光明外澈,采之者,寻石脉而求,此造化之所铸也。〔土宿真君曰〕丹砂受青阳之气,始生矿石,二百年成丹砂而青女孕,又二百年而成铅,又二百年成银,又二百年复得太和之气,化而为金,故诸金皆不若丹砂金为上也。

  【修治】〔敩曰〕凡修事朱砂,静室焚香斋沐后,取砂以香水浴过,拭干,碎捣之,钵中更研三伏时。取一瓷锅子,每朱砂一两,同甘草二两,紫背天葵一镒,五方草一镒,着砂上,以东流水煮三伏时,勿令水阙。去药,以东流水淘净,干晒,又研如粉,用小瓷瓶入青芝草、山须草半两盖之,下十斤火煅,从已至午方歇,候冷取出,细研用。如要服,则以熬蜜丸细麻子大,空腹服一丸。〔时珍曰〕今法惟取好砂研末,以流水飞三次用。其末砂多杂石末、铁屑,不堪入药。又法:以绢袋盛砂,用荞麦灰淋汁,煮三伏时取出,流水浸洗过,研粉飞晒用。又丹砂以石胆、消石和埋土中,可化为水。

  【气味】甘,微寒,无毒。〔普曰〕神农:甘。岐伯:苦,有毒。

  扁鹊:苦。李当之:大寒,〔权曰〕有大毒。〔大明曰〕凉,微毒。

  〔之才曰〕恶慈石,畏碱水,忌一切血。〔时珍曰〕

  丹砂,《别录》云无毒,岐伯、甄权言有毒,似相矛盾。按何孟春《余冬录》云:丹砂性寒而无毒,入火则热而有毒,能杀人,物性逐火而变。此说是也。丹砂之畏慈石、碱水者,水克火也。

  〔敩曰〕铁遇神砂,如泥似粉。〔土宿真君曰〕丹砂用阴地厥、地骨皮、车前草、马鞭草、皂荚、石韦、决明、瞿麦、南星、白附子、乌头、三角酸、藕荷、桑椹、地榆、紫河车、地丁,皆可伏制。而金公以砂为子,有相生之道,可变化。

  【主治】身体五脏百病,养精神,安魂魄,益气明目,杀精魅邪恶鬼。久服通神明不老。能化为汞。《本经》。通血脉,止烦满消渴,益精神,悦泽人面,除中恶腹痛,毒气疥瘘诸疮。轻身神仙。《别录》。镇心,主尸疰抽风。甄权。润心肺,治疮痂息肉,并涂之。大明。治惊痫,解胎毒痘毒,驱邪疟,能发汗。时珍。

  【发明】〔保昇曰〕朱砂法火色赤而主心。

  〔杲曰〕丹砂纯阴,纳浮溜之火而安神明,凡心热者非此不能除。

  〔好古曰〕乃心经血分主药,主命门有余。

  〔青霞子曰〕丹砂外包八石,内含金精,禀气于甲,受气于丙,出胎见壬,结块成庚,增光归戊,阴阳升降,各本其原,自然不死。若以气衰血败,体竭骨枯,八石之功,稍能添益。若欲长生久视,保命安神,须饵丹砂。且丹石见火,悉成灰烬;丹砂伏火,化为黄银。能重能轻,能神能灵,能黑能白,能暗能明。一斛人擎,力难升举;万斤遇火,轻速上腾。鬼神寻求,莫知所在。

  〔时珍曰〕丹砂生于炎方,禀离火之气而成,体阳而性阴,故外显丹色而内含真汞。其气不热而寒,离中有阴也。其味不苦而甘,火中有土也。是以同远志、龙骨之类,则养心气;同当归、丹参之类,则养心血;同枸杞、地黄之类,则养肾;同厚朴、川椒之类,则养脾;同南星、川乌之类,则祛风。

  可以明目,可以安胎,可以解毒,可以发汗,随佐使而见功,无所往而不可。夏子益《奇疾方》云:凡人自觉本形作两人,并行并卧,不辨真假者,离魂病也。用辰砂、人参、茯苓,浓煎日饮,真者气爽,假者化也。《类编》云:钱丕少卿夜多恶梦,通宵不寐,自虑非吉。遇邓州推官胡用之曰:昔常如此。有道士教戴辰砂如箭镞者,涉旬即验,四五年不复有梦。

  因解髻中一绛囊遗之。即夕无梦,神魂安静。道书谓丹砂辟恶安魂,观此二事可征矣。

  〔抱朴子曰〕临沅县廖氏家,世世寿考。后徙去,子孙多夭折。他人居其故宅,复多寿考。疑其井水赤,乃掘之,得古人埋丹砂数十斛也。饮此水而得寿,况炼服者乎。

  〔颂曰〕郑康成注《周礼》,以丹砂、石胆、雄黄、矾石、慈石为五毒。古人惟以攻疮疡,而《本经》以丹砂为无毒,故多炼治服食,鲜有不为药患者,岂五毒之说胜乎?当以为戒。

  〔宗奭曰〕朱砂镇养心神,但宜生使。若炼服,少有不作疾者。一医疾,服伏火者数粒,一旦大热,数夕而毙。沈存中云:表兄李胜炼朱砂为丹,岁余,沐浴再入鼎,误遗一块。其徒丸服之,遂发懵冒,一夕而毙。夫生朱砂,初生小儿便可服;因火力所变,遂能杀人,不可不谨。

  〔陈文中曰〕小儿初生,便服朱砂、轻粉、白蜜、黄连水,欲下胎毒。此皆伤脾败阳之药,轻粉下痰损心,朱砂下涎损神,儿实者服之软弱,弱者服之易伤,变生诸病也。

  〔时珍曰〕叶石林《避暑录》载:林彦振、谢任伯皆服伏火丹砂,俱病脑疽死。张杲《医说》载:张悫服食丹砂,病中消数年,发鬓疽而死。皆可为服丹之戒。

  而周密《野语》载:临川周推官平生孱弱,多服丹砂、乌、附药,晚年发背疽。医悉归罪丹石,服解毒药不效。疡医老祝诊脉曰:此乃极阴证,正当多服伏火丹砂及三建汤。乃用小剂试之,复作大剂,三日后用膏敷贴,半月而疮平,凡服三建汤一百五十服。此又与前诸说异。

  盖人之脏腑禀受万殊,在智者辨其阴阳脉证,不以先入为主。非妙入精微者,不能企此。

  【附方】旧八,新二十六。

  服食丹砂,三皇真人炼丹方:丹砂一斤,研末重筛,以醇酒沃之如泥状。盛以铜盘,置高阁上,勿令妇女见。燥则复以酒沃,令如泥,阴雨疾风则藏之。尽酒三斗,乃暴之,三百日当紫色。斋戒沐浴七日,静室饭丸麻子大,常以平旦向日吞三丸。一月三虫出,半年诸病瘥,一年须发黑,三年神人至。《太上玄变经》。小神丹方真丹末三斤,白蜜六斤,搅合日曝,至可丸,丸麻子大,每旦服十丸。

  一年白发反黑,齿落更生,身体润泽,老翁成少。《抱朴子·内编》。

  明目轻身,去三尸,除疮癞。

  美酒五升,浸朱砂五两,五宿,日干研末,蜜丸小豆大。

  每服二十丸,白汤下,久服见效。《卫生易简方》。

  神注丹方白茯苓四两,糯米酒煮,软竹刀切片,阴干为末,入朱砂末二钱,以乳香水打糊丸梧子大,朱砂末二钱为衣。阳日二丸,阴日一丸。要秘精,新汲水下;要逆气过精,温酒下。并空心。王好古《医垒元戎》。

  乌髭变白小雌鸡二只,只与乌油麻一件同水饲之。放卵时,收取先放者打窍,以朱砂末填入糊定,同众卵抱出鸡取出,其药自然结实,研粉,蒸饼和丸绿豆大。每酒下五、七丸。

  不惟变白,亦且愈疾。《张潞方》。

  小儿初生六日,解胎毒,温肠胃,壮气血。

  朱砂豆大,细研,蜜一枣大,调与吮之,一日令荆姚和众《至宝方》。

  预解痘毒,初发时或未出时。

  以朱砂末半钱,蜜水调服。多者可少,少者可无,重者可轻也。《丹溪方》。

  初生儿惊,月内惊风欲死。

  朱砂磨新汲水涂五心,最验。《斗门方》。

  小儿惊热,夜卧多啼。

  朱砂半两,牛黄一分,为末。每服一字,犀角磨水调下。

  《普济方》。

  急惊搐搦丹砂半两,天南星一个,一两重者,炮裂酒浸,大蝎三个,为末。每服一字,薄荷汤下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惊忤不语,打扑惊忤,血入心窍,不能言语。

  朱砂为末,以雄猪心血和,丸麻子大。每枣汤下七丸。

  《直指方》。

  客忤卒死真丹方寸匕,蜜三合,和灌之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癫痫狂乱。归神丹:治一切惊忧,思虑多忘,及一切心气不足,癫痫狂乱。

  獖猪心二个,切,入大朱砂二两、灯心三两在内,麻扎,石器煮一伏时,取砂为末,以茯神末二两,酒打薄糊丸梧子大。每服九丸至十五丸、至二十五丸,麦门冬汤下,甚者乳香、人参汤下。《百一选方》。

  产后癫狂,败血及邪气入心,如见祟物,颠狂。

  用大辰砂一、二钱,研细飞过,用饮儿乳汁三、四茶匙调湿,以紫项地龙一条入药,滚三滚,刮净,去地龙不用,入无灰酒一盏,分作三、四次服。《何氏方》。

  心虚遗精猪心一个,批片相连,以飞过朱砂末掺入,线缚,白水煮熟食之。《唐瑶经验方》。

  离魂异病方见发明。

  夜多恶梦方见发明。

  男妇心痛朱砂、明矾枯等分,为末。沸汤调服。《摘玄方》。

  心腹宿癥,及卒得癥。

  朱砂研细,搜饭,以雄鸡一只,饿二日,以饭饲之,收粪曝燥为末。温酒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服尽更作,愈乃止。《外台秘要》。

  霍乱转筋身冷,心下微温者。

  朱砂研二两,蜡三两,和丸著火笼中熏之,周围厚覆,勿令烟泄。兼床下着火,令腹微暖,良久当汗出而苏。《外台秘要》。

  辟瘴正阳丹砂三两,水飞。每服半钱,温蜜汤下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伤寒发汗。《外台秘要》治伤寒时气温疫,头痛壮热脉盛,始得一二日者。

  取真丹一两,水一斗,煮一升,顿服,覆被取汗。忌生血物。《肘后》用真丹末酒调,遍身涂之,向火坐,得汗愈。

  辟禳温疫上品朱砂一两,细研,蜜和丸麻子大。常以太岁日平旦,一家大小勿食诸物,向东各吞三七丸,勿令近齿,永无温疫。《外台》。

  诸般吐血朱砂、蛤粉等分,为末。酒服二钱。又方:丹砂半两,金箔四片,蚯蚓三条,同研,丸小豆大。每冷酒下二丸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妊妇胎动朱砂末一钱,和鸡子白三枚,搅匀顿服。

  胎死即出,未死即安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子死腹中不出。

  朱砂一两,水煮数沸,为末。酒服立出。《十全博救方》。

  目生障翳生辰砂一块,日日擦之,自退。王居云病此,用之如故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目膜息肉丹砂一两,五月五日研匀,铜器中以水浆一盏,腊水一盏,浸七日,暴干,铜刀刮下,再研瓶收。每点少许眦上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目生弩肉及珠管。

  真丹、贝母等分,为末。点注,日三、四度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面上皯■〈黑曾■〈鸡子一枚去黄,朱砂末一两,入鸡子内封固,入白伏雌下,抱至雏出,取涂面即去。不过五度,面白如玉。此乃陈朝张贵妃常用方,出西王母枕中方。《外台秘要》。

  沙蜂叮螫朱砂末,水涂之。《摘玄方》。

  木蛭疮毒。南方多雨,有物曰木蛭,大类鼻涕,生于古木之上,闻人气则闪闪而动。人过其下,堕人体间,即立成疮,久则遍体。

  惟以朱砂、麝香涂之,即愈。张杲《医说》。

  产后舌出不收。

  丹砂傅之,暗掷盆盎作堕地声惊之,即自收。《集简方》。

  水银《本经》中品

  【释名】汞《别录》汞同。灵液《纲目》姹女《药性》。

  〔时珍曰〕其状如水似银,故名水银??水银和牛、羊、豕三脂杵成膏,以通草为炷,照于有金宝处,即知金银铜铁铅玉龟蛇妖怪,故谓之灵液。〔颂曰〕《广雅》:水银谓之■〈氵项〉。丹灶家名汞,其字亦通用尔。

  【集解】〔别录曰〕水银生符陵平土,出于丹砂。

  〔弘景曰〕今水银有生熟。此云生符陵平土者,是出朱砂腹中,亦有别出沙地者,青白色,最胜。出于丹砂者,是今烧粗末朱砂所得,色小白浊,不及生者。甚能消化金银,使成泥,人以镀物是也。烧时飞着釜上灰,名汞粉,俗呼为水银灰,最能去虱。

  〔恭曰〕水银出于朱砂,皆因热气,未闻朱砂腹中自出之者,火烧飞取,人皆解法。南人蒸取之,得水银虽少,而朱砂不损,但色少变黑尔。〔颂曰〕今出秦州、商州、道州、邵武军,而秦州乃来自西羌界。经云出于丹砂者,乃是山石中采粗次朱砂,作炉置砂于中,下承以水,上覆以盆,器外加火煅养,则烟飞于上,水银溜于下,其色小白浊,陶氏言别出沙地者青白色,今不闻有此。西羌人亦云如此烧取,但其山中所生极多,至于一山自拆裂,人采得砂石,皆大块如升斗,碎之乃可烧煅,故西来水银极多于南方者。又取草汞法:用细叶马齿苋干之,十斤得水银八两或十两。先以槐木捶之,向日东作架晒之,三、二日即干。如经年久,烧存性,盛入瓦瓮内,封口,埋土坑中四十九日,取出自成矣。〔时珍曰〕汞出于砂为真汞。雷敩言有草汞。陶弘景言有沙地汞。淮南子言弱土之气生白礜石,礜石生白■〈氵项〉。苏颂言陶说者不闻有之。按陈霆《墨谈》云拂林国当日没之处,地有水银海,周围四五十里。国人取之,近海十里许掘坑井数十,乃使健夫骏马,皆贴金箔,行近海边。日照金光晃耀,则水银滚沸如潮而来,其势若粘裹。其人即回马疾驰,水银随赶。若行缓,则人马俱扑灭也。人马行速,则水银势远力微,遇坑堑布溜积于中。然后取之,用香草同煎,则成花银,此与中国所产不同。按此说似与陶氏沙地所出相合;又与陈藏器言人服水银病拘挛,但炙金物熨之,则水银必出蚀金之说相符。盖外番多丹砂,其液自流为水银,不独炼砂取出,信矣。胡演《丹药秘诀》云:取砂汞法:用瓷瓶盛朱砂,不拘多少,以纸封口,香汤煮一伏时,取入水火鼎内,炭塞口,铁盘盖定。凿地一孔,放碗一个盛水,连盘覆鼎于碗上,盐泥固缝,周围加之煅之,待冷取出,汞自流入碗矣。邕州溪峒烧取极易,以百两为一铫,铫之制似猪脬,外糊厚纸数重,贮之即不走漏。若撒失在地,但以川椒末或茶末收之,或以真金及鍮石引之即上。〔嘉谟曰〕取去汞之砂壳,名天流,可点化。

  【修治】〔敩曰〕凡使勿用草汞并旧朱漆中者,经别药制过者,在尸中过者,半生半死者。其朱砂中水银色微红,收得后用葫芦贮之,免遗失,若先以紫背天癸并夜交藤自然汁二味同煮一伏时,其毒自退。若修十两,二汁合七镒。

  【气味】辛,寒,有毒。〔权曰〕有大毒。〔大明曰〕无毒。

  〔之才曰〕畏慈石、砒霜。〔宗奭曰〕水银得铅则凝,得硫则结,并枣肉研则散,别法煅为腻粉、粉霜,唾研之死虱,铜得之则明,灌尸中则后腐,以金银铜铁置其上则浮,得紫河车则伏,得川椒则收。可以勾金,可为涌泉匮,盖藉死水银之气也。〔土宿真君曰〕荷叶、松叶、松脂、谷精草、萱草、金星草、瓦松、夏枯草、忍冬、莨菪子、雁来红、马蹄香、独脚莲、水慈姑,皆能制汞。

  【主治】疥瘘痂疡白秃,杀皮肤中虱,堕胎除热,杀金银铜锡毒。熔化还复为丹,久服神仙不死。《本经》。以傅男子阴,阴消无气。《别录》。利水道,去热毒。藏器。主天行热疾,除风,安神镇心,治恶疮瘑疥,杀虫,催生,下死胎。大明。治小儿惊热涎潮。宗奭。镇坠痰逆,呕吐反胃。时珍。

  【发明】〔弘景曰〕还复为丹,事出仙经。酒和日暴,服之长生。

  〔权曰〕水银有大毒,朱砂中液也。乃还丹之元母,神仙不死之药,能伏炼五金为泥。

  〔抱朴子曰〕丹砂烧之成水银,积变又还成丹砂,其去凡草木远矣,故能令人长生。金汞在九窍,则死人为之不朽,况服食乎?〔藏器曰〕水银入耳,能食人脑至尽;入肉令百节挛缩,倒阴绝阳。人患疮疥,多以水银涂之,性滑重,直入肉,宜谨之。头疮切不可用,恐入经络,必缓筋骨,百药不治也。

  〔宗奭曰〕水银入药,虽各有法,极须审谨,有毒故也。妇人多服绝娠。今有水银烧成丹砂,医人不晓误用,不可不谨。

  唐·韩愈云:太学士李干遇方士柳沁,能烧水银为不死药,以铅满一鼎,按中为空,实以水银,盖封四际,烧为丹砂。服之下血,四年病益急,乃死。余不知服食说自何世起,杀人不可计,而世慕尚之益至,此其惑也。在文书所记耳闻者不说。今直取目见,亲与之游,而以药败者六七公,以为世诫。工部尚书归登,自说服水银得病,有若烧铁杖自颠贯其下,摧而为火,射窍节以出,狂痛呼号泣绝,其裀席得水银,发且止,唾血十数年以毙。殿中御史李虚中,疽发其背死。刑部尚书李逊谓余曰:我为药误。遂死。刑部侍郎李建,一旦无病死。工部尚书孟简,邀我于万州,屏人曰:我得秘药,不可独不死,今遗子一器,可用枣肉为丸服之。别一年而玻后有人至,讯之,曰:前所服药误,方且下之,下则平矣。病二岁卒。东川节度御史大夫卢坦,溺血,肉痛不可忍,乞死。金吾将军李道古,以柳泌得罪,食泌药,五十死海上。

  此皆可为戒者也。蕲不死乃速得死,谓之智,可不可也。

  五谷三牲,盐醯果蔬,人所常御。人相厚勉,必曰强食。今惑者皆曰:五谷令人夭,三牲皆杀人,当务减节。一筵之馔,禁忌十之二三。不信常道而务鬼怪,临死乃悔。后之好者又曰:彼死者皆不得其道也,我则不然。始动曰:药动故病,病去药行,乃不死矣。及且死又悔。呜呼!可哀也已。

  〔时珍曰〕水银乃至阴之精,禀沉着之性。得凡火煅炼,则飞腾灵变;得人气熏蒸,则入骨钻筋。绝阳蚀脑。阴毒之物无似之者。而大明言其无毒。《本经》言其久服神仙,甄权言其还丹元母,《抱朴子》以为长生之药。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,致成废笃而丧厥躯,不知若干人矣。方士固不足道,本草其可妄言哉。水银但不可服食尔,而其治病之功,不可掩也。同黑铅结砂,则镇坠痰涎;同硫黄结砂,则拯救危玻此乃应变之兵,在用者能得肯綮而执其枢机焉。余见铅白霜及灵砂下。

  【附方】旧五,新二十四。

  初生不乳,咽中有噤物如麻豆许。

  用水银米粒大与之,下咽即愈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小儿痫疾,能压一切热。

  水银小豆许,安盏中,沉汤内煮一食顷,与服。勿仰儿头,恐入脑也。《圣济方》。

  急惊坠涎水银半两,生南星一两,麝香半分,为末,入石脑油同捣,和丸绿豆大。每服一丸,薄荷汤下。

  失心风疾水银一两,藕节八个,研成砂子,丸如芡子大。每服二丸,磨刀水下,一二服。《经验方》。

  精魅鬼病水银一两,浆水一升,炭火煎减三分。取水银一豆许,神符裹吞之,晚又服,一、二日止。《广济方》。

  反胃吐食,水不能停。

  黑铅、水银各一钱半,结砂,舶硫黄五钱,官桂一钱,为末。每服六钱,一半米汤,一半自然姜汁,调作一处服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消渴烦热水银一两,铅一两,结砂,皂荚一挺酥炙,麝香一钱,为末。每服半钱,白汤下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胆热衄衊,血上妄行。

  水银、朱砂、麝香等分,为末,每服半钱,新汲水下。

  《宣明方》。

  血汗不止方同上。

  妊妇胎动,母欲死,子尚在,以此下之。

  水银、朱砂各半两,研膏。以牛膝半两,水五大盏。煎汁,入蜜调服半匙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妇人难产水银二两,先煮后服,立出。《梅师方》。

  胎死腹中,其母欲死。

  水银二两吞之,立出。《梅师方》。

  妇人断产水银以麻油煎一日,空心服枣大一丸,永断,不损人。《妇人良方》。

  解金银毒水银一两,服之即出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误吞金银及环子钗子。

  以汞半两吞之,再服即出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百虫入耳水银豆许,倾入耳中,以耳向下,击铜物数声即出。

  能食人脑,非急切勿用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头上生虱水银和蜡烛油揩之,一夜皆死。《摘玄方》。

  腋下胡臭水银、胡粉等分,以面脂和,频掺之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少年面疱水银、胡粉等分,研,腊猪脂和。夜涂旦拭,勿见水,三度瘥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老小口疮水银一分,黄连六分,水二升,煮五合。含之,日十次。

  《普济方》。

  白癜风痒水银数拭之,即消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虫癣瘙痒水银、胡粉等分,研傅。又水银、芜荑,和酥傅之。

  《外台秘要》。

  痔虫作痒水银、枣膏各二两同研,绵裹纳下部,明日虫出。《梅师方》。

  恶肉毒疮一女年十四,腕软处生物如黄豆大,半在肉中,红紫色,痛甚,诸药不效。

  一方士以水银四两,白纸二张揉熟,蘸银擦之,三日自落而愈。李楼《怪症方》。

  一切恶疮水银、黄连、胡粉熬黄,各一两,研匀傅之,干则以唾调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杨梅毒疮水银、黑铅各一钱结砂,黄丹一钱,乳香、没药各五分,为末。以纸卷作小捻,染油点灯,日照疮三次,七日见效。

  方广《附余》:用水银、黑铅结砂、银朱各二钱,白花蛇一钱,为末,作纸捻七条。头日用三条,自后日用一条,香油点灯于炉中,放被内熏之,勿透风。头上有疮,连头盖之。

  一方:水银一钱二分,黑铅、白锡各八分,共结砂,黄丹四分,朱砂六分,为末,分作十二纸捻,以香油浸灯盏内,点于小桶中。以被围病人坐之,以鼻细细吸烟,三日后口出恶物为效。

  痘后生翳水银一钱,虢丹五钱,研作六丸,甘锅糊定,火煅一日取出,薄绵裹之。左翳塞右耳,右翳塞左耳,自然坠下。《危氏方》。

  水银粉宋《嘉祐》

  【释名】汞粉轻粉《拾遗》峭粉日华腻粉〔时珍曰〕轻言其质,峭言其状,腻言其性。昔萧史与秦穆公炼飞云丹,第一转乃轻粉,即此。

  【修治】〔时珍曰〕升炼轻粉法:用水银一两,白矾二两,食盐一两,同研不见星,铺于铁器内,以小乌盆覆之。筛灶灰,盐水和,封固盆口。以炭打二炷香取开,则粉升于盆上矣。其白如雪,轻盈可爱。一两汞,可升粉八钱。又法:水银一两,皂矾七钱,白盐五钱,同研,如上升炼。又法:先以皂矾四两,盐一两,焰消五钱,共炒黄为曲。水银一两,又曲二两,白矾二钱,研匀,如上升炼。《海客论》云:诸矾不与水银相合,而绿矾和盐能制水银成粉,何也?盖水银者金之魂魄,绿矾者铁之精华,二气同根,是以暂制成粉。无盐则色不白。

  【气味】辛,冷,无毒。

  〔大明曰〕畏慈石、石黄、忌一切血,本出于丹砂故也。〔时珍曰〕温燥有毒,升也,浮也。黄连、土茯苓、陈酱、黑铅、铁浆,可制其毒。

  【主治】通大肠,转小儿疳痹瘰疬,杀疮疥癣虫,及鼻上酒齇,风疮瘙痒。藏器。治痰涎积滞,水肿鼓胀,毒疮。时珍。

  【发明】〔宗奭曰〕水银粉下膈涎,并小儿涎潮瘛疭药多用。然不可常服及过多,多则损人。若兼惊则须审之。盖惊为心气不足,不可下。下之里虚,惊气入心,不可治。其人本虚,更须禁此,慎之至也。

  〔刘完素曰〕银粉能伤牙齿。盖上下齿龈属手足阳明之经,毒气感于肠胃,而精神气血水谷既不胜其毒,则毒即循经上行,而至齿龈嫩薄之分为害也。

  〔时珍曰〕水银乃至阴毒物,因火煅丹砂而出,加以盐、矾炼而为轻粉,加以硫黄升而为银朱,轻飞灵变,化纯阴为燥烈。其性走而不守,善劫痰涎,消积滞。故水肿风痰、湿热毒疮被劫,涎从齿龈而出,邪郁为之暂开,而疾因之亦愈。若服之过剂,或不得法,则毒气被蒸,窜入经络筋骨,莫之能出。痰涎既去,血液耗亡,筋失所养,营卫不从。变为筋挛骨痛,发为痈肿疳漏,或手足皲裂,

  虫癣顽痹,经年累月,遂成废痼,其害无穷。观丹客升炼水银轻粉,鼎器稍失固济,铁石撼透,况人之筋骨皮肉乎?陈文中言轻粉下痰而损心气,小儿不可轻用,伤脾败阳,必变他证,初生尤宜慎之;而演山氏谓小儿在胎,受母饮食热毒之气,畜在胸膈,故生下个个发惊,宜三日之内与黄连去热,腻粉散毒,又与人参朱砂蜜汤解清心肺,积毒既化,儿可免此患。二说不同,各有所见:一谓无胎毒者,不可轻服;一谓有胎毒者,宜预解之。用者宜审。

  【附方】旧三,新三十二。

  小儿初生浴汤中入盐少许,拭干,以腻粉少许摩其身,既不畏风,又散诸气。《全幼心鉴》。

  初生锁肚证,由胎中热毒,结于肛门,儿生之后,闭而不通三日者。

  急令妇人咂儿前后心手足并脐七处,四、五次。以轻粉半钱,蜜少许,温水化开,时时与少许,以通为度。《全幼心鉴》。

  小儿涎喘,服药不退者。

  用无雄鸡子一个取清,入轻粉抄十钱拌和,银器盛,置汤瓶上蒸熟。三岁儿尽食,当吐痰或泄而愈。气实者乃可用。演山《活幼口议》。

  幼儿哯乳不止,服此立效。

  腻粉一钱,盐豉七粒,去皮研匀,丸麻子大。每服三丸,藿香汤下。《活幼口议》。

  小儿吃泥及■〈月襄■〈肚。

  用腻粉一分,沙糖和丸麻子大。空心米饮下一丸,良久泄出泥土,瘥。《经验方》。

  大小便闭,胀闷欲死,二三日则杀人。

  腻粉一钱,生麻油一合,相和,空心服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大便壅结腻粉半钱,沙糖一弹丸,研丸梧子大。每服五丸,临卧温水下。

  又方:腻粉二钱,黄丹一钱,为末。每米饮服一钱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血痢腹痛腻粉五钱,定粉三钱,同研,水浸蒸饼心少许,和丸绿豆大。每服七丸或十丸。艾一枚,水一盏,煎汤下。《秘宝方》。

  消中嗜食,多外伤瘅热,内积忧思,啖食硷物及面,致脾胃干燥,饮食倍常,不生肌肉,大便反坚,小便无度。

  轻粉一钱为末,姜汁拌匀,长流水下,齿浮是效。后服猪肚丸补之。《危氏得效方》。

  一切虚风不二散:用腻粉一两,汤煎五度如麻脚,慢火焙干,麝香半两,细研。每服一字,温水调下。《孙用和秘宝方》。

  水气肿满汞粉一钱,乌鸡子去黄,盛粉,蒸饼包,蒸熟取出,苦葶苈炒一钱,同蒸饼杵丸绿豆大。每车前汤下三、五丸,日三服,神效。《医垒元戎》。

  痘疮生翳轻粉、黄丹等分为末。左目患吹右耳,右目吹左耳,即退。

  《王氏痘疹方》。

  女人面脂太真红玉膏:轻粉、滑石、杏仁去皮等分,为末,蒸过,入脑、麝少许,以鸡子清调匀,洗面毕傅之,旬日后,色如红玉。《闺阁事宜》。

  抓破面皮生姜自然汁调轻粉末搽之,更无痕迹。《救急方》。

  牙齿疼痛轻粉一钱,大蒜一瓣,杵饼,安膈骨前陷中。先以铜钱隔了,用蚬壳盖定扎住,一宿愈。左疼安右,右疼安左。《摘玄方》。

  风虫牙疳,脓血有虫。

  轻粉一钱,黄连一两,为末掺之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小儿耳烂轻粉、枣子灰等分,研,油调傅。《摘玄方》。

  底耳肿痛,汁水不绝,轻粉一钱,麝香一分,为末掺之。《简便方》。

  烂弦风眼腻粉末,口津和,点大眦,日二、三次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小儿头疮葱汁调腻粉涂之。

  又方:鸡子黄炒出油,入麻油及腻粉末,傅之。《集简方》。

  小儿生癣猪脂和轻粉抹之。《直指方》。

  牛皮恶癣五更食炙牛肉一片,少刻以轻粉半钱,温酒凋下。《直指方》。

  杨梅疮癣《岭南卫生方》用汞粉、大风子肉等分,为末,涂之即愈。

  《医方摘玄》。用轻粉二钱,杏仁四十二个去皮,洗疮拭干搽之,不过三次即愈。干则以鹅胆汁调。

  杨梅毒疮《医学统旨》用轻粉一钱,雄黄、丹砂各二钱半,槐花炒、龟版炙各一两,为末,糊丸梧子大。每服一钱,冷茶下,日二服,七日愈。《杨诚经验方》用轻粉、胡桃仁、槐花炒研、红枣肉各二钱,捣丸。分作三服。初日鸡汤下,二日酒下,三日茶下,三日服尽,五日疮干,七日痂落。

  一方:用獖猪肾一对,去膜批开,各掺轻粉一钱扎定,麻油二两炸熟。顿食,不破口肿牙。仍服金银花药。一方用大鸡卵一个,去黄留白,入轻粉一钱搅匀,纸糊饭上蒸熟食。

  下疳阴疮轻粉末干掺之,即结黡而愈。万表《积善堂方》。

  臁疮不合以齑汁温洗拭干,用葱汁调轻粉傅之。

  一方:轻粉五分,黄蜡一两,以粉掺纸上,以蜡铺之。缚在疮上,黄水出即愈。《永类方》。

  痈疽恶疮,杨梅诸疮。

  水银一两,朱砂、雄黄各二钱半,白矾、绿豆各二两半,研匀罐盛,灯盏盖定,盐泥固济,文武火炼,升罐口扫收。每以三钱,入乳香、没药各五分,洒太乙膏上贴之,绝效,名曰五宝霜。

  粉霜《纲目》

  【释名】水银霜白雪《纲目》白灵砂〔时珍曰〕以汞粉转升成霜,故曰粉霜。《抱朴子》云:白雪,粉霜也。以海卤为匮,盖以土鼎。勿泄精华,七日乃成。要足阳气,不为阴侵。惟姜、藕、地丁、河车可以炼之点化。在仙为玄壶,在人为精原,在丹为木精,在造化为白雪,在天为甘露。

  【修治】〔时珍曰〕升炼法:用真汞粉一两,入瓦罐内令匀。以灯盏仰盖罐口,以盐泥涂缝。先以小炭火铺罐底四周,以水湿纸不住手在灯盏内擦,勿令间断。逐渐加火,至罐颈住火。冷定取出,即成霜如白蜡。按《外台秘要》载古方崔氏造水银霜法云:用水银十两,石硫黄十两,各以一铛熬之。良久银热黄消,急倾为一铛,少缓即不相入,仍急搅之。良久硫成灰,银不见,乃下伏龙肝末十两,盐末一两,搅之。别以盐末铺铛底一分,入药在上,又以盐末盖面一分,以瓦盆覆之,盐土和泥涂缝,炭火煅一伏时,先文后武,开盆刷下,凡一转。后分旧土为四分,以一分和霜,入盐末二两,如前法飞之讫。又以土一分,盐末二两,和飞如前,凡四转。土尽更用新土,如此七转,乃成霜用之。此法后人罕知。故附于此云。

  【气味】辛,温,有毒。

  〔时珍曰〕畏荞麦秆灰、硫黄。

  【主治】下痰涎,消积滞,利水,与轻粉同功。时珍。

  【发明】〔元素曰〕粉霜、轻粉,亦能洁净府,去膀胱中垢腻,既毒而损齿,宜少用之。〔时珍曰〕其功过与轻粉同。

  【附方】新六。

  小儿急惊,搐搦涎盛。

  粉霜二钱,白牵牛砂、轻粉各一钱,为末。每服一字,薄荷汤下,吐涎为效。《全婴方》。

  小儿躁渴粉霜一字,大儿半钱,莲花汤调下。冬月用莲肉。《保幼大全》。

  风热惊狂。神白丹:治伤寒积热,及风生惊搐,或如狂病,诸药不效。

  粉霜一两,以白面六钱,和作饼子,炙熟同研,轻粉半两,铅白霜二钱半,为末,滴水丸梧子大。每服十丸至十五丸,米饮下。《宣明方》。

  癍疹生翳粉霜八分,朱砂一钱,为末。水调少许,倾入耳内。《鸿飞集》。

  腋下胡臭粉霜、水银等分,以面脂和涂之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杨梅恶疮粉霜一味搽之。《集简方》。

  银朱《纲目》

  【释名】猩红紫粉霜〔时珍曰〕昔人谓水银出于丹砂,熔化还复为朱者,即此也。名亦由此。

  【集解】〔时珍曰〕胡演《丹药秘诀》云:升炼银朱,用石亭脂二斤,新锅内熔化,次下水银一斤,炒作青砂头,炒不见星。研末罐盛,石版盖住,铁线缚定,盐泥固济,大为煅之。待冷取出,贴罐者为银朱,贴口者为丹砂。今人多以黄丹及矾红杂之,其色黄黯,宜辨之。真者谓之水华朱。每水银一斤,烧朱一十四两八分,次朱三两五钱。

  【气味】辛,温,有毒。

  【主治】破积滞,劫痰涎,散结胸,疗疥癣恶疮,杀虫及虱,功同粉霜。时珍。

  【发明】〔时珍曰〕银朱乃硫黄同汞升炼而成,其性燥烈,亦能烂龈挛筋,其功过与轻粉同也。

  今厨人往往以之染色供馔,宜去之。

  【附方】新二十。

  小儿内钓多啼。

  银朱半钱,乳香、煨蒜各一钱,为末,研丸黍米大。半岁五丸,薄荷汤下。《心鉴》。

  男女阴毒银朱、轻粉各一钱,用五日独蒜一枚,捣和作饼。贴手心,男左女右,两手合定,放阴下,顷间气回、汗出即愈。但口中微有气,即活。唐瑶《经验方》。

  痰气结胸,鹤顶丹:不问阴阳虚实,炒过陷胸、泻心等药。用银朱半两,明矾一两,同碾。以熨斗盛火,瓦盏盛药,熔化,急刮搓丸。每服一钱,真茶入姜汁少许服之。心上隐隐有声,结胸自散。不动脏腑,不伤真气,明矾化痰,银朱破积故也。曾世荣《活幼全书》。

  正水肿病,大便利者。

  银朱半两,硫黄煅四两,为末,面糊丸梧子大。每饮下三十丸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咽喉疼痛银朱、海螵蛸末等分,吹之取涎。《救急方》。

  火焰丹毒银朱调鸡子清涂之。李楼《怪症方》。

  汤火灼伤银朱研细,菜油调傅,二次愈。《多能鄙事》。

  疽疮发背银朱、白矾等分,煎汤温洗,却用桑柴火远远炙之,日三次,甚效。《救急方》。

  鱼脐丁疮,四面赤,中央黑。

  银朱,水和丸。每服一丸,温酒下,名走马丹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杨梅毒疮银朱、官香等分,为末,以纸卷作捻,点灯置桶中。以鼻吸烟,一日一作,七日愈。

  又方:银朱二钱,孩儿茶一钱,龙挂香一钱,皂角子一钱,为末。如上法用。

  又方:银朱、轻粉各一钱,黄蜡、清油各一两,化开和收。以油纸摊贴,疮痂自脱也。

  筋骨疼痛猩红三钱,枯矾四钱,为末,作三纸捻。每旦以一捻蘸油点火熏脐,被覆卧之,取汗。《纂要奇方》。

  日久顽疮不收者。

  银朱一钱,千年地下石灰五分,松香五钱,香油一两,为末。化摊纸上贴之。《应急良方》。

  臁疮不敛方同上。

  血风臁疮,生脚股上,乃湿毒成风也。

  黄蜡一两溶化,入银朱一两,搅摊纸上,刺孔贴之。《简便方》。

  黄水湿疮银朱、盐梅和捣傅之。《集玄方》。

  癣疮有虫银朱、牛骨髓、桐油调搽。《医方摘要》。

  头上生虱银朱浸醋,日日梳头。包银朱纸以碗覆烧之,茶清洗下烟子,揉之,包头一夜,至旦虱尽死。《积德堂方》。

  灵砂《证类》

  【释名】二气砂〔慎微曰〕《茅亭客话》载,以灵砂饵胡孙、鹦■〈母鸟〉、鼠、犬等,变其心,辄会人言,丹之通为灵者。〔时珍曰〕此以至阳钩至阴,脱阴反阳,故曰灵砂。

  【修治】〔慎微曰〕灵砂,用水银一两,硫黄六铢,细研炒作青砂头,后入水火既济炉,抽之如束针纹者,成就也。〔时珍曰〕按胡演《丹药秘诀》云:升灵砂法:用新锅安逍遥炉上,蜜揩锅底,文火下烧,入硫黄二两熔化,投水银半斤,以铁匙急搅,作青砂头。如有焰起,喷醋解之。待汞不见星,取出细研,盛入水火鼎内,盐泥固济,下以自然火升之,干水十二盏为度,取出如束针纹者,成矣。《庚辛玉册》云:灵砂者,至神之物也。硫汞制而成形,谓之丹基。夺天地造化之功,窃阴阳不测之妙。可以变化五行,炼成九还。其未升鼎者,谓之青金丹头;已升鼎者,乃曰灵砂。灵砂有三:以一伏时周天火而成者,谓之金鼎灵砂;以九度抽添用周天火而成者,谓之九转灵砂;以地数三十日炒炼而成者,谓之医家老火灵砂。并宜桑灰淋醋煮伏过用,乃良。

  【气味】甘,温,无毒。

  【主治】五脏百病,养神安魂魄,益气明目,通血脉,止烦满,益精神,杀精魅恶鬼气。久服通神明不老,轻身神仙,令人心灵。慎微。主上盛下虚,痰涎壅盛,头旋吐逆,霍乱反胃,心腹冷痛,升降阴阳,既济水火,调和五脏,辅助元气。研末,糯糊为丸,枣汤服,最能镇坠,神丹也。时珍。

  发明】〔时珍曰〕硫黄,阳精也;水银,阴精也。以之相配夫妇之道,纯阴纯阳二体合璧。故能夺造化之妙,而升降阴阳,既济水火,为扶危拯急之神丹,但不可久服尔。

  苏东坡言:此药治久患反胃,及一切吐逆,小儿惊吐,其效如神,有配合阴阳之妙故也。时珍常以阴阳水送之,尤妙。

  【附方】新七。

  伏热吐泻阴阳丸:用硫黄半两,水银一钱,研黑,姜汁糊丸小豆大。三岁三丸,冷水下;大人三、四十丸。《郑氏小儿方》。

  诸般吐逆方同上。

  霍乱吐逆,不问虚实冷热。

  二气散,一名青金丹:用水银、硫黄等分,研不见星。每服一字至半钱,生姜汤调下。《钱氏小儿方》。

  脾疼反胃灵砂一两,蚌粉一两,同炒赤,丁香、胡椒各四十九粒,为末,自然姜汁煮,半夏粉糊丸梧子大。每姜汤下二十丸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冷气心痛灵砂三分,五灵脂一分,为末,稀糊丸麻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食前石菖蒲、生姜汤下。《直指方》。

  九窍出血,因暴惊而得,其脉虚者。

  灵砂三十粒,人参汤下,三服愈。

  此证不可错认作血得热则流,妄用凉药误事。《杨仁斋直指方》。

  养正丹,又名交泰丹,乃宝林真人谷伯阳方也。

  却邪辅正,助阳接真。治元气亏虚,阴邪交荡,上盛下虚,气不升降,呼吸不足,头旋气短,心怯惊悸,虚烦狂言,盗汗,腹痛腰痛,反胃吐食,霍乱转筋,咳逆。又治中风涎潮,不省人事,阳气欲脱,四肢厥冷。伤寒阴盛自汗,唇青脉沉。妇人产后月候不匀,带下腹痛。用黑盏一只,入黑铅溶汁,次下水银,闪下朱砂末,炒不见星,少顷乃下硫黄末,急搅。有焰,酒醋解之。取出研末,糯粉煮糊丸绿豆大。每服二十丸,盐汤下。四味皆等分。

  此药升降阴阳,既济心肾,神效,不可具述。《和济局方》。

  雄黄《本经》中品

  【释名】黄金石《本经》石黄《唐本》熏黄〔普曰〕雄黄生山之阳,是丹之雄,所以名雄黄也。〔恭曰〕出石门者名石黄,亦是雄黄,而通名黄金石,石门者为劣尔。恶者名熏黄,止用熏疮疥,故名之。〔藏器曰〕今人敲取石黄中精明者为雄黄,外黑者为熏黄。雄黄烧之不臭,熏黄烧之则臭,以此分别。〔权曰〕雄黄,金之苗也。故南方近金冶处时有之,但不及西来者真好尔。〔宗奭曰〕非金苗也。有金窟处无雄黄。〔时珍曰〕雄黄入点化黄金用,故名黄金石,非金苗也。

  【集解】〔别录曰〕雄黄生武都山谷、敦煌山之阳,采无时。

  〔弘景曰〕武都,氐羌也,是为仇池。宕昌亦有之,小劣。敦煌在凉州西数千里,近来纷扰,皆用石门、始兴石黄之好者耳。凉州黄好者作鸡冠色,不臭而坚实。其黯黑及虚软者,不好也。

  〔恭曰〕宕昌、武都者为佳,块方数寸,明澈如鸡冠,或以为枕,服之辟恶。其青黑坚者,不入药用。贞观年中,以宕州新出有得方数尺者,但重脆不可全致之耳。

  〔禹锡曰〕《水经注》云:黄水出零陵县,西北连巫山,溪出雄黄,颇有神异。常以冬月祭祀,凿石深数丈,方采得之,故溪水取名焉。又《抱朴子》云:雄黄当得武都山中出者,纯而无杂,其赤如鸡冠,光明晔晔者,乃可用。其但纯黄似雌黄色无光者,不任作仙药,可合理病药耳。

  〔颂曰〕今阶州即古武都山中有之。形块如丹砂,明澈不夹石,其色如鸡冠者真。有青黑色而坚者名熏黄,有形色似真而气臭者名臭黄,并不入服食,只可疗疮疥。其臭以醋洗之便去,足以乱真,尤宜辨。又阶州接西戎界,出一种水窟雄黄,生于山岩中有水流处。其石名青烟石、白鲜石。雄黄出其中,其块大者如胡桃,小者如粟豆,上有孔窍,其色深红而微紫,体极轻虚而功用更胜,丹灶家尤贵重之。

  〔时珍曰〕武都水窟雄黄,北人以充丹砂,但研细色带黄耳。《丹房镜源》云:雄黄千年化为黄金。武都者上,西番次之。铁色者上,鸡冠次之。以沉水银脚铁末上拭了,旋有黄衣生者为真。一云:验之可以■〈熁〉虫死者为真,细嚼口中含汤不臭辣者次之。〔敩曰〕凡使勿用臭黄,气臭;黑鸡黄,色如乌鸡头;夹腻黄,一重黄,一重石,并不堪用。真雄黄,似鹧鸪鸟肝色者为上。

  修治】〔敩曰〕每雄黄三两,以甘草、紫背天葵、地胆、碧棱花各五两,细剉,东流水入坩锅中,煮三伏时,漉出,捣如粉,水飞澄去黑者,晒干再研用。

  其内有劫铁石,又号赴矢黄,能劫于铁,并不入药用。〔思邈曰〕凡服食用武都雄黄,须油煎九日九夜,乃可入药;不尔有毒,慎勿生用。〔时珍曰〕一法:用米醋入萝卜汁煮干用良。〔抱朴子曰〕饵法:或以蒸煮,或以消石化为水,或以猪脂裹蒸之于赤土上,或以松脂和之,或以三物炼之,引之如布,白如冰。服之令人长生,除百病,杀三虫。伏火者,可点铜成金,变银成金。

  【气味】苦,平、寒,有毒。〔别录曰〕甘,大温。〔权曰〕辛,有大毒。〔大明曰〕微毒。

  〔土宿真君曰〕南星、地黄、莴苣、五加皮、紫河车、地榆、五叶藤、黄芩、白芷、当归、地锦、鹅肠草、鸡肠草、苦参、鹅不食草、圆桑、猬脂,皆可制雄黄。

  【主治】寒热,鼠瘘恶疮,疽痔死肌,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,胜五兵。炼食之,轻身神仙。《本经》。疗疥虫疮,目痛,鼻中息肉,及绝筋破骨,百节中大风,积聚癖气,中恶腹痛鬼疰,杀诸蛇虺毒,解藜芦毒,悦泽人面。饵服之者,皆飞入脑中,胜鬼神,延年益寿,保中不饥。得铜可作金。《别录》主疥癣风邪,癫痫岚瘴,一切虫兽伤。大明。搜肝气,泻肝风,消涎积。好古。治疟疾寒热,伏暑泄痢,酒饮成癖惊痫,头风眩运,化腹中瘀血,杀劳虫疳虫。时珍。

  【发明】〔权曰〕雄黄能杀百毒,辟百邪,杀蛊毒。人佩之,鬼神不敢近;入山林,虎狼伏;涉川水,毒物不敢伤。

  〔抱朴子曰〕带雄黄入山林,即不畏蛇。若蛇中人,以少许傅之,登时愈。吴楚之地,暑湿郁蒸,多毒虫及射工、沙虱之类,但以雄黄、大蒜等分,合捣一丸佩之。或已中者,涂之亦良。

  〔宗奭曰〕焚之,蛇皆远去。治蛇咬方,见五灵脂下。

  《唐书》云:甄立言究习方书,为太常丞。有尼年六十余,患心腹鼓胀,身体羸瘦,已二年。立言诊之,曰:腹内有虫,当是误食发而然。令饵雄黄一剂,须臾吐出一蛇,如拇指,无目,烧之犹有发气,乃愈。

  又《明皇杂录》云:有黄门奉使交广回。太医周顾曰:此人腹中有蛟龙。上惊问黄门有疾否?曰:臣驰马大庾岭,热困且渴,遂饮涧水,竟腹中坚痞如石。

  周遂以消石、雄黄煮服之。立吐一物,长数寸,大如指,视之鳞甲皆具。此皆杀蛊毒之验也。

  〔颂曰〕雄黄治疮疡尚矣。《周礼》:疡医,疗疡以五毒攻之。郑康成注云:今医方有五毒之药,作之,合黄堥,置石胆、丹砂、雄黄、矾石、慈石其中,烧之三日三夜,其烟上着,鸡羽扫取以注疮,恶肉破骨则尽出也。杨亿《笔记》载:杨嵎少时,有疡生于颊,连齿辅车,外肿若覆瓯,内溃出脓血,痛楚难忍,百疗弥年不瘥。人令依郑法烧药注之,少顷,朽骨连牙溃出,遂愈。信古方攻病之速也。黄堥音武。即今有盖瓦合也。

  〔时珍曰〕五毒药。《范汪东阳方》变为飞黄散,治缓疽恶疮,蚀恶肉。其法取瓦盆一个,安雌黄于中,丹砂居南。慈石居北,曾青居东,白石英居西,矾石居上,石膏次之,钟乳居下,雄黄覆之,云母布于下,各二两末。

  以一盆盖之,羊毛泥固济,作三隅灶,以陈苇烧一日,取其飞黄用之。

  夫雄黄乃治疮杀毒要药也,而入肝经气分,故肝风肝气、惊痫痰涎、头痛眩运、暑疟泄痢、积聚诸病,用之有殊功。又能化血为水。而方士乃炼治服饵,神异其说,被其毒者多矣。

  按洪迈《夷坚志》云:虞雍公允文感暑痢,连月不瘥。忽梦至一处,见一人如仙官,延之坐。壁间有药方,其辞云:暑毒在脾,湿气连脚;不泄则痢,不痢则疟。独炼雄黄,蒸饼和药;别作治疗,医家大错。公依方。用雄黄水飞九度,竹筒盛,蒸七次,研末,蒸饼和丸梧子大。每甘草汤下七丸,日三服。果愈。《太平广记》载成都刘无名服雄黄长生之说,方士言尔,不可信。

  【附方】旧十三,新三十八(三十八:原作四十九,今据实际方数改)。

  卒中邪魔雄黄末吹鼻中。《集验方》。

  鬼击成病,血漏腹中,烦满欲绝。

  雄黄粉酒服一刀圭,日三服,化血为水也。《孙真人千金方》。

  辟禳魇魔以雄黄带头上,或以枣许系左腋下,终身不魇。《张文仲方》。

  家有邪气用真雄黄三钱,水一碗,以东南桃枝咒洒满屋,则绝迹。

  勿令妇女见知。《集简方》。

  女人病邪,女人与邪物交通,独言独笑,悲思恍惚者。

  雄黄一两,松脂二两,溶化,以虎爪搅之,丸如弹子。

  夜烧于笼中,令女从其上,以被蒙之,露头在外,不过三剂自断。仍以雄黄、人参、防风、五味子等分为末,每旦井水服方寸匕,取愈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小丹服法雄黄、柏子仁各二斤,松脂炼过十斤,合捣为丸。每旦北向服五丸。

  百日后,拘魂制魄,与神人交见。《太上玄变经》。

  转女为男妇人觉有妊,以雄黄一两,绛囊盛之,养胎转女成男,取阳精之全于地产也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小儿诸痫雄黄、朱砂等分为末。每服一钱,猪心血入齑水调下。

  《直指方》。

  骨蒸发热雄黄末一两,入小便一升,研如粉。乃取黄理石一枚,方圆一尺者,炭火烧之三食顷,浓淋汁于石上。置薄毡于上,患人脱衣坐之,衣被围住,勿令泄气,三、五度瘥。《外台秘要》。

  伤寒咳逆,服药无效。

  雄黄二钱,酒一盏,煎七分,乘热嗅其气,即止。《活人书》。

  伤寒狐惑,虫蚀下部,痛痒不止。

  雄黄半两,烧于瓶中,熏其下部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偏头风病至灵散:用雄黄、细辛等分为末。每以一字吹鼻,左痛吹右,右痛吹左。《博济方》。

  五尸注病,发则痛变无常,昏恍沉重,缠结脏腑,上冲心胁,即身中尸鬼接引为害也。

  雄黄、大蒜各一两,杵丸弹子大。每热酒服一丸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腹胁痞块雄黄一两,白矾一两,为末,面糊调膏摊贴,即见功效。

  未效再贴,待大便数百斤之状乃愈,秘方也。《集玄方》。

  胁下痃癖,及伤饮食。

  煮黄丸:用雄黄一两,巴豆五钱,同研,入白面二两,滴水为丸梧子大。每服二十四丸,浆水煮三十沸,入冷浆水沉冷吞下,以利为度,如神。《保命集》。

  饮酒成癖。酒癥丸:治饮酒过度,头旋恶心呕吐,及酒积停于胃间,遇饮即吐,久而成癖。

  雄黄皂角子大六个,巴豆连皮油十五个,蝎梢十五个,同研,入白面五两半,滴水丸豌豆大,将干,入麸内炒香。将一粒放水试之,浮则取起收之。每服二丸,温酒下。《和剂局方》。

  发癥饮油,有饮油五升以来方快者,不尔则玻此是发入于胃,气血裹之,化为虫也。

  雄黄半两为末,水调服之,虫自出。《夏子益奇疾方》。

  癥瘕积聚,去三尸,益气延年却老。

  雄黄二两为末,水飞九度,入新竹筒内,以蒸饼一块塞口,蒸七度,用好粉脂一两,和丸绿豆大。每服七丸,酒下,日三服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小腹痛满,不得小便。

  雄黄末蜜丸,塞阴孔中。《伤寒类要》。

  阴肿如斗,痛不可忍。

  雄黄、矾石各二两,甘草一尺,水五升,煮二升,浸之。

  《肘后方》。

  中饮食毒雄黄、青黛等分,为末。每服二钱。新汲水下。《邓笔峰方》。

  虫毒蛊毒雄黄、生矾等分,端午日研化,蜡丸梧子大。每服七丸,念药王菩萨七遍,熟水下。《苏东坡良方》。

  结阴便血雄黄不拘多少,入枣内,线系定,煎汤。用铅一两化汁,倾入汤内同煮,自早至晚,不住添沸汤,取出为末,共枣杵如丸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煎黑铅汤空心下,只三服止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暑毒泄痢方见发明下。

  中风舌强正舌散:用雄黄、荆芥穗等分,为末。豆淋酒服二钱。

  《卫生宝鉴》。

  破伤中风雄黄、白芷等分,为末。酒煎灌之,即苏。《邵真人经验方》。

  风狗咬伤雄黄五钱,麝香二钱,为末,酒下,作二服。《救急良方》。

  百虫入耳雄黄烧捻熏之,自出。《十便良方》。

  马汗入疮雄黄、白矾各一钱,乌梅三个,巴豆一个,合研。以油调半钱傅之良。《经验方》。

  蜘蛛伤人雄黄末傅之。《朝野佥载》。

  金疮内漏雄黄末豆大,纳之,仍以小便服五钱,血皆化为水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杖疮肿痛雄黄二分,密陀僧一分,研末。水调傅之,极妙。《救急方》。

  中药箭毒雄黄末傅之,沸汁出愈。《外台秘要》。

  解藜芦毒水服雄黄末一钱。《外台》。

  小儿痘疔雄黄一钱,紫草三钱,为末,胭脂汁调。先以银簪挑破,搽之极妙。《痘疹证治》。

  白秃头疮雄黄、猪胆汁和傅之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眉毛脱落雄黄末一两,醋和涂之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筋肉化虫,有虫如蟹走于皮下,作声如小儿啼,为筋肉之化。

  雄黄、雷丸各一两为末,掺猪肉上炙熟,吃尽自安。《夏氏奇疾方》。

  风痒如虫成炼雄黄、松脂等分,研末,蜜丸梧子大。每饮下十丸,日三服,百日愈。忌酒肉盐豉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丁疮恶毒《千金方》:刺四边及中心,以雄黄末傅之,神验。

  《积德堂方》用雄黄、蟾酥各五分,为末,葱、蜜捣丸小米大,以针刺破疮顶,插入,甚妙。

  广东恶疮雄黄一钱半,杏仁三十粒去皮,轻粉一钱,为末,洗净,以雄猪胆汁调上,二、三日即愈。百发百中,天下第一方,出武定侯府内。《积德堂方》。

  蛇缠恶疮雄黄末,醋调傅之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缠喉风痹雄黄磨新汲水一盏服,取吐、下愈。《续十全方》。

  风热痛用雄黄、干姜各等分,为末??右,右痛■〈口畜■〈左。

  牙齿虫痛雄黄末,和枣肉丸,塞孔中。《类要》。

  走马牙疳,臭烂出血。

  雄黄豆大七粒,每粒以淮枣去核包之,铁线串,于灯上烧化为末。每以少许掺之,去涎,以愈为度。《全幼心鉴》。

  小儿牙疳雄黄一钱,铜绿二钱,为末贴之。《陈氏小儿方》。

  疳虫蚀齿雄黄、葶苈等分,研末,腊猪胆和,以槐枝点之。《金匮方》。

  耳出臭脓雄黄、雌黄、硫黄等分为末,吹之。《圣济方》。

  臁疮日久雄黄二钱,陈艾五钱,青布卷作大捻。烧烟熏之,热水流出,数次愈。《笔峰杂兴》。

  鼻准赤色雄黄、硫黄各五钱,水粉二钱,用头生乳汁调傅,不过三、五次愈。《摄生妙用方》。

  熏黄

  主治】恶疮疥癣,杀虫虱,和诸药熏嗽。

  【附方】新五。

  小便不通熏黄末豆许,内孔中,良。《崔氏方》。

  卅年呷嗽熏黄、木香、莨菪子等分为末,羊脂涂青纸上,以末铺之,竹筒烧烟,吸之。《崔氏方》。

  咳嗽熏法熏黄一两,以蜡纸调卷作筒十枚,烧烟吸咽,取吐止。一日一熏,惟食白粥,七日后以羊肉羹补之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水肿上气,咳嗽腹胀。

  熏黄一两,款冬花二分,熟艾一分,以蜡纸铺艾,洒二末于上,苇管卷成筒,烧烟,吸咽三十口则瘥。三日尽一剂,百日断盐、醋。《外台秘要》。

  手足甲疽熏黄、蛇皮等分为末。以泔洗净,割去甲,入肉处傅之,一顷痛定,神效。《近效方》。

  雌黄《本经》中品

  【释名】坐(七火切)〔时珍曰〕生山之阴,故曰雌黄。《土宿本草》云:阳石气未足者为雌,已足者为雄,相距五百年而结为石。造化有夫妇之道,故曰雌雄。

  【集解】〔别录曰〕雌黄生武都山谷,与雄黄同山生。其阴山有金,金精熏则生雌黄。采无时。

  〔弘景曰〕今雌黄出武都仇池者,谓之武都仇池黄,色小赤。出扶南林邑者,谓之昆仑黄,色如金,而似云母甲错,画家所重。既有雌雄之名,又同山之阴阳,合药便当以武都为胜。仙经无单服法,惟以合丹砂、雄黄飞炼为丹尔。金精是雌黄,铜精是空青,而服空青反胜于雌黄,其义难了。

  〔敩曰〕雌黄一块重四两,拆开得千重,软如烂金者,佳;其夹石及黑如铁色者,不可用。

  〔时珍曰〕按独孤滔《丹房镜源》云:背阴者。

  雌黄也。溜成者,即黑色轻干。如焦锡块。臭黄作者,硬而无衣。拭法:但于甲上磨之,上色者好。又烧熨斗底,以雌划之,如赤黄线一道者好。舶上来如噀血者上,湘南者次之,青者尤佳。叶子者为上,造化黄金非此不成。亦能柔五金,干汞,转硫黄,伏粉霜。又云。雄黄变铁,雌黄变锡。

  【修治】〔敩曰〕凡修事,勿令妇人、鸡、犬、新犯淫人、有患人、不男人、非形人,及曾是刑狱臭秽之地;犯之则雌黄黑如铁色,不堪用也,反损人寿。每四两,用天碧枝、和阳草、粟遂子草各五两,入瓷锅中煮三伏时,其色如金汁,一垛在锅底下。用东流水猛投于中,如此淘三度,去水拭干,臼中捣筛,研如尘用。又曰:雌得芹花,立便成庾。芹花一名立起草,形如芍药,煮雌能住火也。

  【气味】辛,平,有毒。

  〔别录曰〕大寒。不入汤用。〔土宿真君曰〕芎藭、地黄、独帚、益母、羊不食草、地榆、五加皮、瓦松、冬瓜汁,皆可制伏。又雌见铅及胡粉则黑。

  【主治】恶疮头秃痂疥,杀毒虫虱身痒邪气诸毒。炼之久服,轻身增年不老。

  《本经》。蚀鼻内息肉,下部疮,身面白驳,散皮肤死肌,及恍惚邪气,杀蜂蛇毒。久服令人脑满。《别录》治冷痰劳嗽,血气虫积,心腹痛,癫痫,解毒。时珍。

  【发明】〔保暋甆曰〕雌黄法土,故色黄而主脾。

  〔时珍曰〕雌黄、雄黄同产,但以山阳山阴受气不同分别。故服食家重雄黄,取其得纯阳之精也;雌黄则兼有阴气故尔。若夫治病,则二黄之功亦仿佛,大要皆取其温中、搜肝杀虫、解毒祛邪焉尔。

  【附方】旧七,新五。

  反胃吐食雌黄一分,甘草生半分,为末,饭丸梧子大。以五叶草、糯米煎汤,每服四丸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停痰在胃,喘息不通,呼吸欲绝。

  雌黄一两,雄黄一钱,为末,化蜡丸弹子大。每服一丸,半夜时投热糯米粥中食之。《济生方》。

  心痛吐水,不下饮食,发止不定。

  雌黄二两,醋二斤,慢火煎成膏,用干蒸饼和丸梧子大,每服七丸,姜汤下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妇人久冷,血气攻心,痛不止。

  以叶子雌黄二两,细研,醋一升,煎浓,和丸小豆大,每服十五丸,醋汤下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小腹痛满,天行病,小腹满,不得小便。

  雌黄末蜜丸,纳尿孔中,入半寸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癫痫馦,眼暗嚼舌。

  雌黄、黄丹炒各一两,为末,入麝香少许,以牛乳汁半升熬成膏,和杵千下,丸麻子大。每温水服三、五丸。《直指方》。

  肺劳咳嗽雌黄一两,入瓦合内,不固济,坐地上,以灰培之,厚二寸。以炭一斤簇定顶,火煅三分去一,退火出毒,为末,蟾酥和丸粟米大。每日空心杏仁汤下三丸。《斗门方》。

  久嗽暴嗽金栗丸:用叶子雌黄一两研。以纸筋泥固济小合子一个,令干,盛药。水调赤石脂封口,更以泥封,待干,架在地上,炭火十斤簇煅。候火消三分之一,去火候冷取出,当如镜面,光明红色。钵内细研,蒸饼丸粟米大。每服三丸、五丸,甘草水服。服后睡良久。《胜金方》。

  肾消尿数干姜半两,以盐四钱炒黄成颗,雌黄一两半,为末,蒸饼和丸绿豆大。每服十丸至三十丸,空心盐汤下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小便不禁颗块雌黄一两半研,干姜半两、盐四钱同炒姜色黄,为末,水和蒸饼丸绿豆大。每服十丸至二十丸,空心盐汤下之。《经验方》。

  乌癞虫疮雌黄粉,醋和鸡子黄调,涂之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雌黄末,入轻粉,和猪膏傅之。《直指方》。

  石膏《本经》中品

  【释名】细理石《别录》寒水石《纲目》。

  〔震亨曰〕火煅细研醋调,封丹灶,其固密甚于脂膏。此盖兼质与能而得名,正与石脂同意。〔时珍曰〕其文理细密,故名细理石。其性大寒如水,故名寒水石,与凝水石同名异物。

  【集解】〔别录曰〕石膏生齐山山谷及齐卢山、鲁蒙山,采无时。

  细理白泽者良,黄者令人淋。

  〔弘景曰〕二郡之山,即青州、徐州也。今出钱塘县,皆在地中,雨后时时自出,取之如棋子,白澈最佳。彭城者亦好。近道多有而大块,用之不及彼也。仙经不须此。

  〔恭曰〕石膏、方解石大体相似,而以未破为异。今市人皆以方解代石膏,未见有真石膏也。石膏生于石旁。其方解不因石而生,端然独处,大者如升,小者如拳,或在土中,或生溪水,其上皮随土及水苔色,破之方解,大者方尺。今人以此为石膏,疗风去热虽同,而解肌发汗不如真者。

  〔大明曰〕石膏通亮,理如云母者上。又名方解石。

  〔敩曰〕凡使勿用方解石。方解虽白不透明,其性燥;若石膏则出剡州茗山县义情山,其色莹净如水精,性良善也。

  〔颂曰〕石膏今汾、孟、虢、耀州,兴元府亦有之。生于山石上,色至莹白,与方解石肌理形段刚柔绝相类。今难得真者。用时,惟以破之皆作方棱者,为方解石。今石膏中时时有莹澈可爱有纵理而不方解者,或以为石膏;然据本草又似长石。或又谓青石间往往有白脉贯彻类肉之膏肪者,为石膏;此又本草所谓理石也。不知石膏定是何物?今且依市人用方解石尔。

  〔阎孝忠曰〕南方以寒水石为石膏,以石膏为寒水石,正与汴京相反,乃大误也。石膏洁白坚硬,有墙壁。寒水石则软烂,以手可碎,外微青黑,中有细文。又一种坚白全类石膏,而敲之成文者,名方解石也。

  〔承曰〕陶言钱塘山中雨后时自出。今钱塘人凿山取之甚多,捣作齿药货用,浙人呼为寒水石,入药最胜他处者。

  〔宗奭曰〕石膏纷辩不决,未悉厥理。本草只言生齐山、卢山、蒙山,细理白泽者良,即知他处者非石膏也。

  〔震亨曰〕本草药之命名,多有意义,或以色,或以形,或以气,或以质,或以味,或以能,或以时是也。石膏固济丹炉,苟非有膏,岂能为用。此盖兼质与能而得名。昔人以方解为石膏,误矣。石膏味甘而辛,本阳明经药,阳明主肌肉。其甘也,能缓脾益气,止渴去火。其辛也,能解肌出汗,上行至头,又入太阴、少阳。彼方解石,止有体重质坚性寒而已,求其有膏而可为三经之主治者焉在哉?〔时珍曰〕石膏有软、硬二种。软石膏,大块生于石中,作层如压扁米糕形,每层厚数寸。有红白二色,红者不可服,白者洁净,细文短密如束针,正如凝成白蜡状,松软易碎,烧之即白烂如粉。其中明洁,色带微青,而文长细如白丝者,名理石也。与软石膏乃一物二种,碎之则形色如一,不可辨矣。硬石膏,作块而生,直理起棱,如马齿坚白,击之则段段横解,光亮如云母、白石英,有墙壁,烧之亦易散,仍硬不作粉。其似硬石膏成块,击之块块方解,墙壁不明者,名方解石也,烧之则姹散亦不烂。与硬石膏乃一类二种,碎之则形色如一,不可辨矣。自陶弘景、苏恭、大明、雷敩、苏颂、阎孝忠皆以硬者为石膏,软者为寒水石;至朱震亨始断然以软者为石膏,而后人遵用有验,千古之惑始明矣。盖昔人所谓寒水石者,即软石膏也;所谓硬石膏者,乃长石也。石膏、理石、长石、方解石四种,性气皆寒,俱能去大热结气;但石膏又能解肌发汗为异尔。理石即石膏之类,长石即方解之类,俱可代用,各从其类也。今人以石膏收豆腐,乃昔人所不知。

  【修治】〔敩曰〕凡使,石臼中捣成粉,罗过,生甘草水飞过,澄晒筛研用。〔时珍曰〕古法惟打碎如豆大,绢包入汤煮之。近人因其性寒,火煅过用,或糖拌炒过,则不妨脾胃。

  【气味】辛,微寒,无毒。〔别录曰〕甘,大寒。

  〔好古曰〕入足阳明、手太阴、少阳经气分。

  〔之才曰〕鸡子为之使。恶莽草、巴豆、马目毒公。

  畏铁。

  【主治】中风寒热,心下逆气惊喘,口干舌焦,不能息,腹中坚痛,除邪鬼,产乳金疮。《本经》。除时气头痛身热,三焦大热,皮肤热,肠胃中结气,解肌发汗,止消渴烦逆,腹胀暴气,喘息咽热,亦可作浴汤。《别录》。治伤寒头痛如裂,壮热皮如火燥。和葱煎茶,去头痛。甄权。治天行热狂,头风旋,下乳,揩齿益齿。大明。除胃热肺热,散阴邪,缓脾益气。李杲。止阳明经头痛,

  发热恶寒,日晡潮热,大渴引饮,中暑潮热,牙痛。元素。

  【发明】〔成无己曰〕风,阳邪也;寒,阴邪也;风喜伤阳,寒喜伤阴。营卫阴阳,为风寒所伤,则非轻剂所能独散;必须轻重之剂同散之,乃得阴阳之邪俱去,营卫之气俱和。是以大青龙汤,以石膏为使。石膏乃重剂,而又专达肌表也。又云:热淫所胜,佐以苦甘。知母、石膏之苦甘以散热。

  〔元素曰〕石膏性寒,味辛而淡,气味俱薄,体重而沉,降也阴也,乃阳明经大寒之药。

  善治本经头痛牙痛,止消渴、中暑、潮热。然能寒胃,令人不食,非腹有极热者,不宜轻用。又阳明经中热,发热恶寒,燥热,日晡潮热,肌肉壮热,小便浊赤,大渴引饮,自汗,苦头痛之药,仲景用白虎汤是也。若无以上诸证,勿服之。多有血虚发热象白虎证,及脾胃虚劳,形体病证,初得之时,与此证同。医者不识而误用之,不可胜救也。

  〔杲曰〕石膏,足阳明药也。故仲景治伤寒阳明证,身热、目痛、鼻干、不得卧。身以前,胃之经也。胸前,肺之室也。邪在阳明,肺受火制,故用辛寒以清肺气,所以有白虎之名。又治三焦皮肤大热,入手少阳也。凡病脉数不退者,宜用之;胃弱者,不可用。

  〔宗奭曰〕孙兆言,四月以后天气热时,宜用白虎。但四方气候不齐,岁中运气不一,亦宜两审。其说甚雅。

  〔时珍曰〕东垣李氏云,立夏前多服白虎汤者,令人小便不禁,此乃降令太过也。阳明津液不能上输于肺,肺之清气亦复下降故尔。初虞世《古今录验方》,治诸蒸病有五蒸汤,亦是白虎加人参、茯苓、地黄、葛根,因病加减。

  王焘《外台秘要》治骨蒸劳热久嗽,用石膏文如束针者一斤,粉甘草一两,细研如面,日以水调三、四服。言其无毒有大益,乃养命上药,不可忽其贱而疑其寒。

  《名医录》言,睦州杨士丞女,病骨蒸内热外寒,众医不瘥,处州吴医用此方而体遂凉。愚谓此皆少壮肺胃火盛,能食而病者言也。若衰暮及气虚血虚胃弱者,恐非所宜。

  广济林训导年五十,病痰嗽发热。或令单服石膏药至一斤许,遂不能食,而咳益频,病益甚,遂至不起。此盖用药者之瞀瞀也,石膏何与焉。杨士瀛云:石膏煅过,最能收疮晕,不至烂肌。

  按刘跂《钱乙传》云:宗室子病呕泄,医用温药加喘。乙曰:病本中热,奈何以刚剂燥之,将不得前后溲,宜与石膏汤。宗室与医皆不信。后二日果来召。乙曰:仍石膏汤证也。竟如言而愈。

  又按:古方所用寒水石,是凝水石;唐宋以来诸方所用寒水石,即今之石膏也,故寒水石诸方多附于后。近人又以长石、方解石为寒水石,不可不辨之。

  【附方】旧四,新二十五。

  伤寒发狂,逾垣上屋。

  寒水石二钱,黄连一钱,为末。煎甘草冷服,名鹊石散。

  《本事方》。

  风热心躁,口干狂言,浑身壮热,寒水石半斤,烧半日,净地坑内盆合,四面湿土拥起,经宿取出,入甘草末、天竺黄各二两,龙脑二分,糯米糕丸弹子大,蜜水磨下。《集验方》。

  解中诸毒方同上。

  乳石发渴寒水石一块含之,以瘥为度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男女阴毒寒水石不拘多少为末,用两馏饭捣丸栗子大,日干。每用一丸,炭火煅红烧研,以滚酒调服,饮葱醋汤投之,得汗愈。《蔡氏经验必用方》。

  小儿丹毒寒水石末一两,和水涂之。《集玄方》。

  小儿身热石膏一两,青黛一钱,为末,糕糊丸龙眼大。每服一丸,灯心汤化下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骨蒸劳病,外寒内热,附骨而蒸也。其根在五脏六腑之中,必因患后得之。骨肉日消,饮食无味,或皮燥而无光。蒸盛之时,四肢渐细,足趺肿起。

  石膏十两,研如乳粉法,水和服方寸匕,日再,以身凉为度。

  《外台秘要》。

  热盛喘嗽石膏二两,甘草炙半两,为末。每服三钱,生姜、蜜调下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痰热喘嗽,痰涌如泉。

  石膏、寒水石各五钱,为末。每人参汤服三钱。《保命集》。

  食积痰火,泻肺火胃火。

  白石膏火煅,出火毒,半斤,为末,醋糊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四五十丸,白汤下。《丹溪方》。

  胃火牙疼好软石膏一两,火煅,淡酒淬过,为末,入防风、荆芥、细辛、白芷五分,为末。日用揩牙,甚效。《保寿堂方》。

  老人风热、内热,目赤头痛,视不见物。

  石膏三两,竹叶五十片,沙糖一两,粳米三合,水三大盏,煎石膏、竹叶,去滓,取二盏,煮粥入糖食。《养老方》。

  风邪眼寒,乃风入头,系败血凝滞,不能上下流通,故风寒客之而眼寒也。

  石膏煅二两,川芎二两,甘草炙半两,为末。每服一钱,葱白、茶汤调下,日二服。《宣明方》。

  头风涕泪,疼痛不已。

  方同上。

  鼻衄头痛,心烦。

  石膏、牡蛎一两,为末。每新汲水服二钱。并滴鼻内。

  《普济方》。

  筋骨疼痛,因风热者。

  石膏三钱,飞罗面七钱,为末,水和煅红,冷定。滚酒化服,被盖取汗。连服三日,即除根。《笔峰杂兴》。

  雀目夜昏,百治不效。

  石膏末每服一钱,猪肝一片薄批,掺药在上缠定,沙瓶煮熟,切食之,一日一服。《明目方》。

  湿温多汗,妄言烦渴。

  石膏、炙甘草等分为末。每服二钱匕,浆水调下。庞安时《伤寒论》。

  小便卒数,非淋,令人瘦。

  石膏半斤捣碎,水一斗,煮五升。每服五合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小儿吐泻,黄色者,伤热也。

  玉露散:用石膏、寒水石各五钱,生甘草二钱半,为末,滚汤调服一钱。《钱乙小儿方》。

  水泻腹鸣如雷,有火者。

  石膏火煅,仓米饭和丸梧子大,黄丹为衣。米饮下二十丸。不二服,效。《李楼奇方》。

  乳汁不下石膏三两,水二升,煮三沸。三日饮尽妙。《子母秘录》。

  妇人乳痈:用石膏煅红,出火毒,研。每服三钱,温酒下,添酒尽醉。睡觉,再进一服。陈日华《经验方》。

  油伤火灼,痛不可忍。

  石膏末傅之,良。《梅师方》。

  金疮出血寒水石、沥青等分,为末。干掺,勿经水。《积德堂方》。

  刀疮伤湿,溃烂不生肌。

  寒水石煅一两,黄丹二钱,为末,洗敷。甚者,加龙骨一钱,孩儿茶一钱。《积德堂方》。

  疮口不敛,生肌肉,止疼痛,去恶水。

  寒水石烧赤,研,二两,黄丹半两,为末,掺之。名红玉散。《和剂局方》。

  口疮咽痛,上膈有热。

  寒水石煅三两,朱砂三钱半,脑子半字,为末,掺之。

  《三因方》。

  【附录】玉火石〔颂曰〕密州九仙山东南隅地中,出一种石,青白而脆,击之内有火,谓之玉火石。

  彼医用之。其味甘、微辛,温。疗伤寒发汗,止头目昏眩痛,功与石膏等,土人以当石膏用之。

  龙石膏〔别录曰〕有名未用,无毒,主消渴益寿。

  生杜陵,如铁脂中黄。

  理石《本经》中品

  【释名】肌石《别录》立制石《本经》。

  〔时珍曰〕理石即石膏之顺理而微硬有肌者,故曰理石、肌石。

  〔弘景曰〕仙经时呼为长理石。石胆一名立制,今此又名立制,疑必相乱。

  【集解】〔别录曰〕理石如石膏,顺理而细,生汉中山谷及卢山,采无时。

  〔弘景曰〕汉中属梁州,卢山属青州。今出宁州。俗用亦希

  〔恭曰〕此石夹两石间如石脉,打用之,或在土中重叠而生。皮黄赤,肉白,作斜理文,全不似石膏。市人或刮削去皮,以代寒水石,并以当礜石,并是假伪。今卢山亦无此物,见出襄州西泛水侧。

  〔宗奭曰〕理石如长石。但理石如石膏,顺理而细;其非顺理而细者,为长石。疗体亦不相远。〔时珍曰〕理石即石膏中之长文细直如丝而明洁色带微青者。唐人谓石膏为寒水石,长石为石膏,故苏恭言其不似石膏也。此石与软石膏一类二色,亦可通用,详石膏下。

  【气味】辛,寒,无毒。〔别录曰〕大寒。

  〔之才曰〕滑石为之使,恶麻黄。

  【主治】身热,利胃解烦,益精明目,破积聚,去三虫。《本经》。

  除营卫中去来大热结热,解烦毒,止消渴,及中风痿痹。《别录》。渍酒服,疗癖,令人肥悦。苏恭。

  【附录】白肌石〔《别录》有名未用曰〕味辛,无毒。

  主强筋骨,止渴不饥,阴热不足。

  一名肌石,一名洞石,生广焦国卷山青石间。〔时珍曰〕按此即理石也,其形名气味主疗皆同。

  长石《本经》中品

  【释名】方石《本经》直石《别录》土石《别录》硬石膏《纲目》

  【集解】〔别录曰〕长石,理如马齿,方而润泽,玉色。生长子山谷及太山、临淄,采无时。

  〔弘景曰〕长子县属上党,临淄县属青州。俗方、仙经并无用此者。

  〔恭曰〕此石状同石膏而厚大,纵理而长,文似马齿。今均州辽坂山有之,土人以为理石。〔颂曰〕今惟潞州有之,如苏恭所说。按《本经》理石、长石二物,味效亦别。又云:理石似石膏,顺理而细。陶隐居言,亦呼为长理石。今灵宝丹用长理石为一物。医家相承用者,乃似石膏,与今潞州所出长石无异,而诸郡无复出理石者,医方亦不见单用,往往呼长石为长理石。〔时珍曰〕长石即俗呼硬石膏者,状似软石膏而块不扁,性坚硬洁白,有粗理,起齿棱,击之则片片横碎,光莹如云母、白石英,亦有墙壁似方解石,但不作方块尔。烧之亦不粉烂而易散,方解烧之亦然,但姹声为异尔。昔人以此为石膏,又以为方解,今人以此为寒水石,皆误矣。但与方解乃一类二种,故亦名方石,气味功力相同,通用无妨。唐宋诸方所用石膏,多是此石,昔医亦以取效,则亦可与石膏通用,但不可解肌发汗耳。

  【气味】辛、苦,寒,无毒。

  【主治】身热,胃中结气,四肢寒厥,利小便,通血脉,明目去翳眇,下三虫,杀蛊毒。久服不饥。《本经》。止消渴,下气,除胁肋肺间邪气。《别录》。

  方解石《别录》下品

  【释名】黄石〔志曰〕敲破,块块方解,故以为名。

  【集解】〔别录曰〕方解石生方山,采无时。

  〔弘景曰〕《本经》长石,一名方石,疗体相似,疑即此也。

  〔恭曰〕此物大体与石膏相似,不附石而生,端然独处。大者如升,小者如拳,甚大者方尺。或在土中,或生溪水,其上皮随土及水苔色,破之方解。今人以为石膏,用疗风去热虽同,而解肌发汗不及也。

  〔志曰〕今沙州大鸟山出者佳。

  〔颂曰〕方解石本草言生方山。陶隐居疑与长石为一物,苏恭云疗热不减石膏。若然,似可通用,但主头风不及石膏也。其肌理形段刚柔皆同,但以附石不附石为言,岂得功力顿异?如雌黄、雄黄亦有端然独处者,亦有附石生者,不闻别有名号,功力相异也。

  〔时珍曰〕方解石与硬石膏相似,皆光洁如白石英,但以敲之段段片碎者为硬石膏,块块方棱者为方解石,盖一类二种,亦可通用。唐宋诸方皆以此为石膏,今人又以为寒水石,虽俱不是,而其性寒治热之功,大抵不相远,惟解肌发汗不能如硬石膏为异尔。

  【气味】苦、辛,大寒,无毒。

  〔之才曰〕恶巴豆。

  【主治】胸中留热结气,黄疸,通血脉,去蛊毒。《别录》。

  滑石《本经》上品

  【释名】画石《衍义》液石《别录》膋石(音辽)脱石(音夺)冷石·弘景番石《别录》共石〔宗奭曰〕滑石今谓之画石,因其软滑可写画也。〔时珍曰〕滑石性滑利窍,其质又滑腻,故以名之。表画家用刷纸代粉,最白腻。膋乃脂膏也,因以名县。

  脱乃肉无骨也。此物最滑腻,无硬者为良,故有诸名。

  【集解】〔别录曰〕滑石生赭阳山谷,及太山之阴,或掖北白山,或卷山,采无时。

  〔弘景曰〕滑石色正白,仙经用之为泥。今出湘州、始安郡诸处。初取软如泥,久渐坚强,人多以作冢中明器物。赭阳属南阳,掖县属青州东莱,卷县属司州荥阳。又有冷石,小青黄,并冷利,能熨油污衣物。〔恭曰〕此石所在皆有。岭南始安出者,白如凝脂,极软滑。出掖县者,理粗质青有黑点,惟可为器,不堪入药。齐州南山神通寺南谷亦大有,色青白不佳,而滑腻则胜。

  〔藏器曰〕始安、掖县所出二石,形质既异,所用又殊。

  始安者软滑而白,宜入药。东莱者硬涩而青,乃作器石也。

  〔敩曰〕凡使有多般:其白滑石如方解石,色似冰白,画石上有白腻文者,真也。乌滑石似瑿,画石上有青白腻文,入用亦妙。绿滑石性寒有毒,不入药用。黄滑石似金颗颗圆。画石上有青黑色者,勿用,杀人。冷滑石青苍色,画石上作白腻文,亦勿用之。

  〔颂曰〕今道、永、莱、濠州皆有之。凡二种。道、永州出者白滑如凝脂。《南越志》云:膋城县出膋石。即滑石也。土人以为烧器,烹鱼食,是也。莱、濠州出者理粗质青,有黑点,亦谓之斑石。二种皆可作器,甚精好。初出软柔,彼人就穴中制作,用力殊少也。本草所载土地皆是北方,而今医家所用白色者,自南方来。或云沂州所出甚白佳,与本草所云太山之阴相合,而彼土不取为药。今濠州所供青滑石,云性寒无毒,主心气涩滞,与本经大同小异。又张勃《吴录地理志》及《大康地记》云:郁林州布山县马湖马岭山皆有虺,甚毒杀人,有冷石可以解之。石色赤黑,味苦,屑之著疮中,并以切齿立苏,一名切齿石。今人多用冷石作粉,治痱疮,或云即滑石也,但味之甘苦不同尔。

  〔时珍曰〕滑石,广之桂林各邑及瑶峒中皆出之,即古之始安也。白黑二种,功皆相似。山东蓬莱县桂府村所出者亦佳,故医方有桂府滑石,与桂林者同称也。今人亦以刻图书,不甚坚牢。滑石之根为不灰木,滑石中有光明黄子为石脑芝。

  【修治】〔敩曰〕凡用白滑石,先以刀刮净研粉,以牡丹皮同煮一伏时。去牡丹皮,取滑石,以东流水淘过,晒干用。

  【气味】甘,寒,无毒。〔别录曰〕大寒。

  〔之才曰〕石韦为之使,恶曾青,制雄黄。

  【主治】身热泄厥,女子乳难癃闭,利小便,荡胃中积聚寒热,益精气。

  久服轻身耐饥长年。《本经》。通九窍六腑津液,去留结,止渴,令人利中。《别录》。

  燥湿,分水道,实大肠,化食毒,行积滞,逐凝血,解燥渴,补脾胃,降心火,偏主石淋为要药。震亨。疗黄疸水肿脚气,吐血衄血,金疮血出,诸疮肿毒。时珍。

  【发明】〔颂曰〕古方治淋沥,多单使滑石。又与石韦同捣末,饮服刀圭,更快。又主石淋,取十二分研粉,分作两服,水调下。烦热定,即停后服。〔权曰〕滑石疗五淋,主产难,服其末。又末与丹参、蜜、猪脂为膏,入其月即空心酒下弹丸大,临产倍服,令胎滑易生,除烦热心躁。

  〔元素曰〕滑石气温味甘,治前阴窍涩不利,性沉重,能泄上气令下行,故曰滑则利窍,不与诸淡渗药同。

  〔好古曰〕入足太阳经。滑能利窍,以通水道。为至燥之剂。猪苓汤用滑石、阿胶,同为滑剂以利水道;葱、豉、生姜同煎,去滓澄清以解利。淡味渗泄为阳,故解表利小便也。若小便自利者,不宜用。

  〔时珍曰〕滑石利窍,不独小便也。上能利毛腠之窍,下能利精溺之窍。盖甘淡之味,先入于胃,渗走经络,游溢津气,上输于肺,下通膀胱。肺主皮毛,为水之上源。膀胱司津液,气化则能出。故滑石上能发表,下利水道,为荡热燥湿之剂。发表是荡上中之热,利水道是荡中下之热;发表是燥上中之湿,利水道是燥中下之湿。热散则三焦宁而表里和,湿去则阑门通而阴阳利。刘河间之用益元散,通治表里上下诸病,盖是此意,但未发出尔。

  【附方】旧六,新一十二。

  益元散又名天水散、太白散、六一散。

  解中暑伤寒疫疠,饥饱劳损,忧愁思虑,惊恐悲怒,传染并汗后遗热劳复诸疾。兼解两感伤寒,百药酒食邪热毒。治五劳七伤,一切虚损,内伤阴痿,惊悸健忘,痫瘛烦满,短气痰嗽,肌肉疼痛,腹胀闷痛,淋闭涩痛,服石石淋。疗身热呕吐泄泻,肠澼下痢赤白。除烦热,胸中积聚,寒热。止渴,消畜水。妇人产后损液,血虚阴虚热甚,催生下乳。治吹乳乳痈,牙疮齿疳。此药大养脾肾之气,通九窍六腑,去留结,益精气,壮筋骨,和气,通经脉,消水谷,保真元,明耳目,安魂定魄,强志轻身,驻颜益寿,耐劳役饥渴,乃神验之仙药也。

  白滑石水飞过六两,粉甘草一两,为末,每服三钱,蜜少许,温水调下。实热用新汲水下,解利用葱豉汤下,通乳用猪肉面汤调下,催生用香油浆下。

  凡难产或死胎不下,皆由风热燥涩,结滞紧敛,不能舒缓故也。此药力至,则结滞顿开,而瘥矣。刘河间《伤寒直格》。

  膈上烦热多渴,利九窍。

  滑石二两捣,水三大盏,煎二盏,去滓,入粳米煮粥食。

  《圣惠方》。

  女劳黄疸,日晡发热恶寒,小腹急,大便溏黑,额黑。

  滑石、石膏等分,研末,大麦汁服方寸匕,日三,小便大利愈。腹满者难治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伤寒衄血滑石末,饭丸梧子大。每服十丸,微嚼破,新水咽下,立止。

  汤晦叔云:鼻衄,乃当汗不汗所致。其血紫黑时,不以多少,不可止之。且服温和药,调其营卫;待血鲜时,急服此药止之也。《本事方》。

  乳石发动,烦热烦渴。

  滑石粉半两,水一盏,绞白汁,顿服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暴得吐逆,不下食。

  生滑石末二钱匕,温水服,仍以细面半盏押定。寇氏《衍义》。

  气壅关格不通,小便淋结,脐下妨闷兼痛。

  滑石粉一两,水调服。《广利方》。

  小便不通滑石末一升,以车前汁和,涂脐之四畔,方四寸,干即易之。冬月水和。《杨氏产乳》。

  妇人转脬,因过忍小便而致。

  滑石末。葱汤服二钱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妊娠子淋,不得小便。

  滑石末水和,泥脐下二寸。《外台秘要》。

  伏暑水泄白龙丸:滑石火煅过一两,硫黄四钱,为末,面糊丸绿豆大。每用淡姜随大小服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伏暑吐泄,或吐,或泄,或疟,小便赤,烦渴。

  玉液散:用桂府滑石烧四两,藿香一钱,丁香一钱。

  为末。米汤服二钱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霍乱及疟方同上。

  痘疮狂乱,循衣摸床,大热引饮。

  用益元散,加朱砂二钱,冰片三分,麝香一分。每灯草汤下。二、三服。《王氏痘疹方》。

  风毒热疮,遍身出黄水。

  桂府滑石末傅之,次日愈。先以虎杖、豌豆、甘草等分,煎汤洗后乃搽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阴下湿汗滑石一两,石膏煅半两,枯白矾少许,研掺之。《集简方》。

  脚指缝烂方同上。

  杖疮肿痛滑石、赤石脂、大黄等分为末。茶汤洗净,贴。《赵氏经验方》。

  热毒怪病,目赤鼻胀,大喘,浑身出斑,毛发如铁,乃因中热毒气,结于下焦。

  用滑石、白矾各一两,为末,作一服。水三碗,煎减半,不住饮之。《夏子益奇疾方》。

  不灰木宋《开宝》

  【释名】无灰木。见下。

  【集解】〔颂曰〕不灰木出上党,今泽、潞山中皆有之,盖石类也。其色白,如烂木,烧之不然,以此得名。或云滑石之根也,出滑石处皆有之。采无时。

  〔藏器曰〕要烧成灰,但斫破,以牛乳煮了,黄牛粪烧之,即成灰。

  〔时珍曰〕不灰木有木、石二种:石类者其体坚重,或以纸裹蘸石脑油然灯,彻夜不成灰,人多用作小刀靶。《开山图》云:徐无山出不灰之木,生火之石。山在今顺天府玉田县东北。《庚辛玉册》云:不灰木,阴石也。生西南蛮夷中,黎州、茂州者好,形如针,文全若木,烧之无烟。此皆言石者也。伏深《齐地记》云:东武城有胜火木,其木经野火烧之不灭,谓之不灰木。杨慎《丹铅录》云:《太平寰宇记》云:不灰木俗多为铤子,烧之成炭而不灰,出胶州。其叶如蒲草,今人束以为燎,谓之万年火把。此皆言木者也。时珍常得此火把,乃草叶束成,而中夹松脂之类,一夜仅烧一二寸尔。

  【气味】甘,大寒,无毒。

  〔独孤滔曰〕煮汞,结草砂,煅三黄,匮五金。

  【主治】热疮,和枣叶、石灰为粉,傅之。《开宝》除烦热阳厥。时珍。

  【发明】〔时珍曰〕不灰木性寒,而同诸热药治阴毒。刘河间《宣明方》,治阳绝心腹痞痛,金针丸中亦用服之。盖寒热并用,所以调停阴阳也。

  【附方】新四。

  肺热咳嗽,卧时盛者。

  不灰木一两半,太阴玄精石二两,甘草炙半两,贝母一两半,天南星、白矾水煮过半两,为末。每服半钱。姜汤下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咽喉肿痛,五心烦热。

  不灰木以牛粪烧赤四两,太阴玄精石煅赤四两,真珠一钱,为末,糯米粥丸芡子大。每服一丸,以生地黄汁、粟米泔研化服。日二次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霍乱烦满,气逆腹胀,手足厥冷。

  不灰木、阳起石煅、阿魏半两,巴豆去心,杏仁去皮,各二十五个,为末,粟饭丸樱桃大,穿一孔。每服一丸,灯上烧烟尽,研,米姜汤下,以利为度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阴毒腹痛回阳丹:用不灰木煅、牡蛎煅、高良姜炒、川乌头炮、白芍药各一钱,为末,入麝香少许,每用一钱,男用女唾调涂外肾。女用男唾调涂乳上。得汗即愈。《玉机微义》。

  【附录】松石〔颂曰〕今处州出一种松石,如松干,而实石也。或云松久化为石。人多取傍山亭及琢为枕。虽不入药,与不灰相类,故附之。(附录一节,原在集解下,今移于此。)

  五色石脂《本经》上品校正:并入五种石脂。

  【释名】〔时珍曰〕膏之凝者曰脂。此物性粘,固济炉鼎甚良,盖兼体用而言也。

  【集解】〔别录曰〕五色石脂生南山之阳山谷中。又曰:青石脂生齐区山及海涯。黄石脂生嵩高山,色如莺雏。黑石脂生颍川阳城。白石脂生太山之阴。赤石脂生济南、射阳,又太山之阴。并采无时。

  〔普曰〕五色五脂一名五色符。青符生南山或海涯。黄符生嵩山,色如豘脑、雁雏。黑符生洛西山空地。白符生少室天娄山或太山。赤符生少室或太山,色绛滑如脂。

  〔弘景曰〕今俗惟用赤石、白石二脂。好者出吴郡,亦出武陵、建平、义阳。义阳者出

  盟】县界东八十里,状如豘脑,赤者鲜红可爱,随采复生。余三色石脂无正用。但黑石脂入画用尔。

  〔恭曰〕义阳即申州,所出乃桃花石,非石脂也。白石脂今出慈阳诸山,胜于余处者。赤石脂今出虢州卢氏县,泽州陵川县,又慈州吕乡县,宜州诸山亦有,并色理鲜腻为佳。二脂太山不闻有之,旧出苏州、余杭山,今不收采。

  〔承曰〕今苏州见贡赤白二石脂,但入药不甚佳。惟延州山中所出最良,揭两石中取之。〔颂曰〕白石脂、赤石脂,今惟潞州出之,潞与慈州相近也。

  〔宗奭曰〕赤、白石脂四方皆有,以理腻粘舌缀唇者为上。

  【修治】〔敩曰〕凡使赤脂,研如粉,新汲水飞过三度,晒干用。〔时珍曰〕亦有火煅水飞者。

  【气味】五种石脂,并甘、平。〔大明曰〕并温,无毒。

  畏黄芩、大黄、官桂。

  【主治】黄疸,泄痢肠澼脓血,阴蚀下血赤白,邪气痈肿,疽痔恶疮,头疡疥瘙。久服补髓益气,肥健不饥,轻身延年。五石脂各随五色,补五脏。《本经》治泄痢,血崩带下,吐血衄血,涩精淋沥,除烦,疗惊悸,壮筋骨,补虚损。久服悦色。治疮疖痔漏,排脓。大明。

  青石脂

  气味】酸,平,无毒。〔普曰〕青符:神农:甘。雷公:酸,无毒。桐君:辛,无毒。李当之:大寒。

  【主治】养肝胆气,明目,疗黄疸泄痢肠澼,女子带下百病,及疽痔恶疮。

  久服补髓益气,不饥延年。《别录》。

  黄石脂

  气味】苦,平,无毒。〔普曰〕黄符:雷公:苦。李当之:小寒。

  〔之才曰〕曾青为之使,恶细辛,畏蜚廉、黄连、甘草。〔敩曰〕服之忌卵味。

  【主治】养脾气,安五脏,调中,大人小儿泄痢肠澼下脓血,去白虫,除黄疸痈疽虫。久服轻身延年。《别录》。

  黑石脂〔别录曰〕一名石墨,一名石涅。〔时珍曰〕此乃石脂之黑者,亦可为墨,其性粘舌,与石炭不同。南人谓之画眉石。许氏《说文》云:黛,画眉石也。

  【气味】咸,平,无毒。〔普曰〕黑符:桐君:甘,无毒。

  【主治】养肾气,强阴,主阴蚀疮,止肠澼泄痢,疗口疮咽痛。久服益气不饥延年。《别录》。

  白石脂

  气味】甘、酸,平,无毒。〔普曰〕白符,一名随。岐伯、雷公:酸,无毒。桐君:甘,无毒。扁鹊:辛。李当之:小寒。〔权曰〕甘、辛。〔杲曰〕温。

  〔之才曰〕得厚朴、米汁饮,止便脓。燕屎为之使。

  恶松脂。畏黄芩。〔颂曰〕畏黄连、甘草、飞廉、马目毒公。

  【主治】养肺气,厚肠,补骨髓,疗五脏惊悸不足,心下烦,止腹痛下水,小肠澼,热溏便脓血,女子崩中漏下赤白沃,排痈疽疮痔。久服安心不饥,轻身延年。《别录》。涩大肠。甄权。

  【附方】旧四,新二。

  小儿水痢,形羸。不胜汤药。

  白石脂半两研粉,和白粥空肚食之。《子母秘录》。

  小儿滑泄白龙丸:白石脂、白龙骨等分为末,水丸黍米大。

  每量大小,木瓜、紫苏汤下。《全幼心鉴》。

  久泄久痢白石脂、干姜等分研,百沸汤和面为稀糊搜之,并手丸梧子大。

  每米饮下三十丸。《斗门方》。

  儿脐汁出赤肿,白石脂末熬温,白石脂末熬温,扑之,日三度。勿揭动。韦宙《独行方》。

  儿脐血出多啼,方同上。《寇氏衍义》。

  粉滓面■〈黑干〉白石脂六两,白敛十二两,为末,鸡子白和。

  夜涂旦洗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赤石脂

  气味】甘、酸、辛,大温,无毒。〔普曰〕赤符:神农、雷公:甘。黄帝、扁鹊:无毒。李当之:小寒。

  〔之才曰〕畏芫花,恶大黄、松脂。

  〔颂曰〕古人亦单服食,云发则心痛,饮热酒不解。用绵裹葱、豉,煮水饮之。

  【主治】养心气,明目益精,疗腹痛肠澼,下痢赤白,小便利,及痈疽疮痔,女子崩中漏下,产难胞衣不出。久服补髓好颜色,益智不饥,轻身延年。《别录》。补五脏虚乏。甄权。补心血,生肌肉,厚肠胃,除水湿,收脱肛。时珍。

  【发明】〔弘景曰〕五色石脂,《本经》疗体亦相似,《别录》分条具载,今俗惟用赤、白二脂断下痢耳。

  〔元素曰〕赤、白石脂俱甘、酸,阳中之阴,固脱。

  〔杲曰〕降也,阳中阴也。其用有二:固肠胃有收敛之能,下胎衣无推荡之峻。〔好古曰〕涩可去脱,石脂为收敛之剂,赤入丙,白入庚。

  〔时珍曰〕五石脂皆手足阳明药也。其味甘,其气温,其体重,其性涩。涩而重,故能收湿止血而固下;甘而温,故能益气生肌而调中。中者,肠胃肌肉惊悸黄疸是也;下者,肠澼泄痢崩带失精是也。五种主疗,大抵相同。故《本经》不分条目,但云各随五色补五脏。《别录》虽分五种,而性味主治亦不甚相远,但以五味配五色为异,亦是强分尔。赤白二种,一入气分,一入血分。故时用尚之。张仲景用桃花汤治下痢便脓血。取赤石脂之重涩,入下焦血分而固脱;干姜之辛温,暖下焦气分而补虚;粳米之甘温,佐石脂,干姜而润肠胃也。

  【附方】旧五,新七。

  小儿疳泻赤石脂末,米饮调服半钱,立瘥。加京芎等分,更妙。

  《斗门方》。

  大肠寒滑,小便精出。

  赤石脂、干姜各一两,胡椒半两。为末,醋糊丸梧子大。

  每空心米饮下五、七十丸。有人病此,热药服至一斗二升,不效;或教服此,终四剂而息。《寇氏衍义》。

  赤白下痢赤石脂末,饮服一钱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冷痢腹痛,下白冻如鱼脑。

  桃花丸:赤石脂煅,干姜炮,等分为末,蒸饼和丸。

  量大小服,日三服。《和剂局方》。

  老人气痢虚冷。

  赤石脂(水飞)五两水飞,白面六两,水煮熟,入葱、酱作臛。

  空心食三、四次即愈。《养老方》。

  伤寒下痢,便脓血不止。

  桃花汤主之。赤石脂一斤,一半全用,一半末用,干姜一两,粳米半升,水七升,煮米熟去滓。

  每服七合。纳末方寸匕,日三服,愈乃止。《张仲景方》。

  痢后脱肛赤石脂、伏龙肝为末,傅之。一加白矾。《钱氏小儿方》。

  反胃吐食绝好赤石脂为末。蜜丸梧子大。

  每空腹姜汤下一、二十丸。先以巴豆仁一枚,勿令破,以津吞之,后乃服药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痰饮吐水,无时节者,其原因冷饮过度,遂令脾胃气弱,不能消化饮食。饮食入胃,皆变成冷水,反吐不停,赤石脂散主之。赤石脂一斤,捣筛,服方寸匕,酒饮自任,稍加至三匕。

  服尽一斤,则终身不吐痰水,又不下痢,补五脏,令人肥健。

  有人痰饮,服诸药不效。用此遂愈。《千金翼方》。

  心痛彻背赤石脂、干姜、蜀椒各四分,附子炮二分,乌头炮一分,为末,蜜丸梧子大。

  先食服一丸。不知,稍增之。张仲景《金匮方》。

  经水过多。

  赤石脂、破故纸一两,为末。

  每服二钱,米饮下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小便不禁赤石脂煅,牡蛎煅,各三两,盐一两,为末,糊丸梧子大。

  每盐汤下十五丸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桃花石《唐本草》

  【集解】〔恭曰〕桃花石出申州钟山县,似赤石脂,但舐之不着舌者是也。

  〔珣曰〕其状亦似紫石英,色若桃花,光润而重,目之可爱。

  〔颂曰〕今信阳州有之,形块似赤石脂、紫石英辈,采无时。陶弘景言赤石脂出义阳者,状如豘脑,鲜红可爱。苏恭非之,云是桃花石,久服肥人。今土人以疗痢。功用亦不相远。

  〔宗奭曰〕桃花石有赤、白二种、有赤地淡自点如桃花片者,有淡白地赤点如桃花片者。人往往镌磨为器用。人亦罕服之。

  〔时珍曰〕此即赤白石脂之不粘舌、坚而有花点者,非别一物也,故其气味功用皆同石脂。昔张仲景治痢用赤石脂名桃花汤,《和剂局方》治冷痢有桃花丸,皆即此物耳。

  【气味】甘,温,无毒。

  【主治】大肠中冷脓血痢。久服令有肥悦能食。《唐本》。

  炉甘石《纲目》

  【释名】炉先生〔土宿真君曰〕此物点化为神药绝妙,九天三清俱尊之曰炉先生,非小药也。〔时珍曰〕炉火所重,其味甘,故名。

  【集解】〔时珍曰〕炉甘石所在坑冶处皆有,川蜀、湘东最多,而太原、泽州、阳城、高平、灵丘、融县及云南者为胜,金银之苗也。其块大小不一,状似羊脑,松如石脂,亦粘舌。产于金坑者,其色微黄,为上。产于银坑者,其色白,或带青,或带绿,或粉红。赤铜得之,即变为黄,今之黄铜,皆此物点化也。《造化指南》云:炉甘石受黄金、白银之气熏陶,三十年方能结成。以大秽浸及砒煮过,皆可点化,不减三黄。崔昉《外丹本草》云:用铜一斤,炉甘石一斤,炼之即成鍮石一斤半。非石中物取出乎?真鍮石生波斯,如黄金,烧之赤而不黑。

  修治】〔时珍曰〕凡用炉甘石,以炭火煅红,童子小便淬七次,水洗净,研粉,水飞过,晒用。

  【气味】甘,温,无毒。

  【主治】止血,消肿毒,生肌,明目去翳退赤,收湿除烂。同龙脑点,治目中一切诸病。时珍。

  【发明】〔时珍曰〕炉甘石,阳明经药也。受金银之气,故治目病为要药。

  时珍常用炉甘石煅淬、海螵蛸、硼砂各一两,为细末,以点诸目病,甚妙。入朱砂五钱,则性不粘也。

  【附方】新十五。

  目暴赤肿炉甘石火煅尿淬,风化消等分,为末。

  新水化一粟点之。《御药院方》。

  诸般翳膜炉甘石、青矾、朴消等分,为末。

  每用一字,沸汤化开,温洗。日三次。《宣明方》。

  一切目疾真炉甘石半斤,用黄连四两,剉豆大,银石器内,水二碗,煮二伏时,去黄连为末,入片脑二钱半,研匀罐收。

  每点少许,频用取效。

  又方:炉甘石煅一钱,盆消一钱,为末。热汤泡洗。

  目中诸病石连光明散:治眼中五轮八廓诸证,神效。炉甘石半斤,取甘石半斤,取如羊脑、鸭头色者,以桑柴灰一斗,火煅赤研末,用雅州黄连各四两,切片,煎水浸石,澄取粉,晒干。用铅粉二定,以二连水浸过,炒之。雄黄研末。每用甘石、铅粉各三分,雄黄一分,片脑半分,研匀,点眼甚妙。《张氏方》。

  目暗昏花炉甘石火煅童尿淬七次,代赭石火煅醋淬七次,黄丹水飞,各四两为末。白沙蜜半斤,以铜铛炼去白沫,更添清水五、六碗,熬沸下药,文武火熬至一碗,滴水不散,以夹纸滤入瓷器收之。

  频点日用。《卫生易简方》。

  刘长春方:治风眼流泪,烂弦。

  白炉甘石(火煅童尿淬)四两,火煅童尿淬七次,地上出毒三日,细研。

  每用椒汤洗目后,临卧点三、四次,次早以茶汤洗去,甚妙。

  又方:炉甘石一斤火煅,黄连四两煎水淬七次,为末,入片脑。每用点目。

  《宣明》眼科方:用炉甘石、石膏各一钱,海螵蛸三分,为末。入片脑、麝香各少许,收点。

  《卫生易简方》用炉甘石二两。以黄连一两煎水,入童尿半盏再熬,下朴消一两又熬成。以火煅石淬七次,洗净为末,入密陀僧末一两研匀,收点之。

  聤耳出汁炉甘石、矾石各二钱,胭脂半钱,麝香少许,为末,

  缴净吹之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齿疏陷物炉甘石煅、寒水石等分,为末。

  每用少许擦牙,忌用刷牙,久久自密。《集玄方》。

  漏疮不合童尿制炉甘石、牡蛎粉,外塞之。内服滋补药。《杂病治例》。

  下疳阴疮炉甘石火煅醋淬五次一两,孩儿茶三钱,为末,麻油调傅。立愈。《通妙邵真人方》。

  阴汗湿痒炉甘石一分,真蚌粉半分,研粉扑之。《直指方》。

  井泉石宋《嘉祐》

  【释名】〔时珍曰〕性寒如井泉,故名。

  【集解】〔禹锡曰〕井泉石,近道处处有之,以出饶阳郡者为胜。生田野中间,穿地深丈余得之。形如土色,圆方长短大小不等,内实而外圆,重重相叠,采无时。又一种如姜石者,时人多指为井泉石,非是。〔颂曰〕深州城西二十里,剧家村出之。

  【修治】〔禹锡曰〕凡用,细研水飞过。不尔。令人淋。

  【气味】甘,大寒,无毒。

  【主治】诸热,解心脏热结。热嗽,小儿热疳,雀目青盲,眼赤肿痛,消肿毒。得决明、菊花,疗小儿眼疳生翳膜。得大黄、卮子,治眼睑肿赤。《嘉祐》。

  【附方】新四。

  膀胱热闭,小便不快,井泉石、海金沙、车前子、滑石各一两,为末。

  每服二钱,蜜汤下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风毒赤目井泉石半两,井中苔焙、谷精草一两,豉焙一合,为末。

  每服二钱,空心井华水服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产后搐搦,俗名鸡爪风。

  舒筋散:用井泉石四两另研,天麻酒浸、木香各一两,人参、川芎、官桂、丁香各半两,为末。

  每服三钱,大豆淋酒调下,出汗即愈。《宣明方》。

  痤痱瘙痒井泉石生三两,寒水石煅四两,脑子半钱。

  为末扑之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无名异宋《开宝》

  【释名】〔时珍曰〕无名异,廋词也。

  【集解】〔志曰〕无名异出大食国,生于石上,状如黑石灰。番人以油炼如黳石,嚼之如饧。

  〔颂曰〕今广州山石中及宜州南八里龙济山中亦有之。黑褐色,大者如弹丸,小者如黑石子,采无时,〔敩曰〕无名异形似石炭,味别。

  〔时珍曰〕生川、广深山中,而桂林极多,一包数百枚,小黑石子也,似蛇黄而色黑,近处山中亦时有之。用以煮蟹,杀腥气;煎炼桐油,收水气;涂剪剪灯,则灯自断也。

  【气味】甘,平,无毒。〔颂曰〕咸,寒。

  伏硫黄。

  【主治】金疮折伤内损,止痛,生肌肉。《开宝》。消肿毒痈疽,醋磨傅之。苏颂。收湿气。时珍。

  【发明】〔时珍曰〕按雷敩《炮炙论·序》云:无名止楚,截指而似去甲毛。

  崔昉《外丹本草》云:无名异,阳石也。

  昔人见山鸡被网损其足,脱去,衔一石摩其损处,遂愈而去;乃取其石理伤折大效,人因傅之。

  【附方】新十。

  打伤肿痛无名异为末,酒服,赶下四肢之末,血皆散矣。《集验方》。

  损伤接骨无名异、甜瓜子各一两,乳香、没药各一钱,为末。

  每服五钱,热酒调服,小儿三钱。服毕,以黄米粥涂纸上,掺左顾牡蛎末裹之,竹篦夹祝《多能鄙事》。

  临杖预服无名异末,临时温服三五钱,则杖不甚痛,亦不甚伤。

  《谈野翁试效方》。

  赤瘤丹毒无名异末,葱汁调涂立消。《简便方》。

  痔漏肿痛无名异炭火煅红,米醋淬七次,为细末。

  以温水洗疮,绵裹箸头填末入疮口,数次愈。《简便方》。

  天泡湿疮无名异末,井华水调服之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臁疮溃烂无名异、虢丹细研,清油调搽。湿则干搽之。《济急方》。

  股阴■〈疒其〉疬无名异二钱,麝香一字,研。

  酒半碗,午后空腹服,立效。《多能鄙事》。

  拳毛倒睫无名异末,纸卷作捻,点灯吹杀熏之,睫自起。《保命集》。

  消渴引饮无名异一两,黄连二两,为末,蒸饼丸绿豆大。

  每服百丸,以茄根、蚕茧煎汤送下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脚气痛楚无名异末,化牛皮胶调涂之,频换。《卫生易简方》。

  蜜栗子《纲目》

  【集解】〔时珍曰〕蜜栗子生川、广、江、浙金坑中,状如蛇黄而有刺,上有金线缠之,色紫褐,亦无名异之类也。丹炉家采作五金匮药,制三黄。

  【主治】金疮折伤,有效。时珍。

  石钟乳《本经》上品

  【释名】留公乳《别录》虚中吴普芦石《别录》鹅管石《纲目》夏石《别录》黄石砂《药性》。

  〔时珍曰〕石之津气,钟聚成乳,滴溜成石,故名石钟乳。芦与鹅管,象其空中之状也。

  【集解】〔别录曰〕石钟乳生少室山谷及太山,采无时。

  〔普曰〕生太山山谷阴处岸下,溜汁所成,如乳汁,黄白色,空中相通,二月、三月采,阴干。

  〔弘景曰〕第一出始兴,而江陵及东境名山石洞亦皆有。惟通中轻薄如鹅翎管,碎之如爪甲,中无雁齿,光明者为善。长挺乃有一二尺者。色黄,以苦酒洗刷则白。仙经少用,而俗方所重。

  〔恭曰〕第一始兴,其次广、连、澧、朗、郴等州者,虽厚而光润可爱,饵之并佳。今峡州、青溪、房州三洞出者,亚于始兴。自余非其土地,不可轻服。多发淋渴,止可捣筛,白练裹之,合诸药草浸酒服之。陶云有一二尺者,谬说也。

  〔思邈曰〕乳石必须土地清白光润,罗纹、鸟翮、蝉翼一切皆成,白者可用。其非土地者,慎勿服之,杀人甚于鸩毒。

  〔志曰〕别本注云:凡乳生于深洞幽穴,皆龙蛇潜伏,或龙蛇毒气,或洞口阴阳不均,或通风气,雁齿涩,或黄或赤,乳无润泽,或煎炼火色不调,一煎已后不易水,则生火毒,服即令人发淋。又乳有三种:石乳者,其山洞纯石,以石津相滋,阴阳交备,蝉翼纹成,其性温;竹乳者,其山洞遍生小竹,以竹津相滋,乳如竹状,其性平;茅山之乳者,其山有土石相杂,遍生茅草,以茅津相滋为乳,乳色稍黑而滑润,其性微寒。一种之中,有上中下色,皆以光泽为好。余处亦有,不可轻信。〔炳曰〕如蝉翅者上,爪甲者次,鹅管者下。明白而薄者可服。

  〔颂曰〕今道州江华县及连、英、韶、阶、峡州山中皆有之。生岩穴阴处,溜山液而成,空中相通,长者六七寸,如鹅翎管状,色白微红。唐·李补阙炼乳法云:取韶州钟乳,无问厚薄,但令颜色明净光泽者,即堪入炼,惟黄、赤二色不任用。柳宗元书亦云:取其色之美而已,不必惟土之信。是此药所重,惟在明白者,不必如上所说数种也。今医家但以鹅管中空者为最。又《本经》中品载殷蘖云:钟乳根也。孔公蘖,殷蘖根也。石花、石床并与殷蘖同。又有石脑,亦钟乳之类。凡此五种,医家亦复稀用,但用钟乳尔。

  〔时珍曰〕按范成大《桂海志》所说甚详明。云桂林接宜、融山洞穴中,钟乳甚多。仰视石脉涌起处,即有乳床,白如玉雪,石液融结成者。乳床下垂,如倒数峰小山,峰端渐锐且长如冰柱,柱端轻薄中空如鹅翎。乳水滴沥不已,且滴且凝,此乳之最精者,以竹管仰承取之。炼治家又以鹅管之端,尤轻明如云母爪甲者为胜。

  【修治】〔敩曰〕凡使勿用头粗厚并尾大者,为孔公石,不用。色黑及经大火惊过,并久在地上收者,曾经药物制者,并不得用。须要鲜明、薄而有光润者,似鹅翎筒子为上,有长五六寸者。凡修事法:钟乳八两,用沉香、零陵香、藿香、甘松、白茅各一两,水煮过,再煮汁,方用煮乳,一伏时漉出。以甘草、紫背天葵各二两同煮,漉出拭干,缓火焙之,入臼杵粉,筛过入钵中。令有力少壮者二三人不住研,三日三夜勿歇。然后以水飞澄,过绢笼,于日中晒干,入钵再研二万遍,乃以瓷盒收之。〔慎微曰〕《太清经》炼钟乳法:取好细末置金银器中,瓦一片密盖,勿令泄气,蒸之,自然化作水也。李补阙炼乳法见后。

  【气味】甘,温,无毒。〔普曰〕神农:辛。桐君、黄帝、医和:甘。扁鹊:甘,无毒。〔权曰〕有大毒。

  〔之才曰〕蛇床为之使。恶牡丹、玄石、牡蒙。畏紫石英、蘘草。忌羊血。〔时珍曰〕《相感志》云:服乳石,忌参、术,犯者多死。〔土宿真君曰〕钟乳产于阳洞之内,阳气所结,伏之可柔五金。麦门冬、独蒜、韭实、胡葱、胡荽、猫儿眼草,皆可伏之。

  【主治】咳逆上气,明目益精,安五脏,通百节,利九窍,下乳汁。《本经》。益气,补虚损,疗脚弱疼冷,下焦伤竭,强阴。久服延年益寿,好颜色,不老,令人有子。不炼服之,令人淋。《别录》。主泄精寒嗽,壮元气,益阳事,通声。甄权。补五劳七伤。大明。补髓,治消渴引饮。青霞子。

  发明】〔慎微曰〕柳宗元与崔连州书云:草木之生也依于土,有居山之阴阳,或近木,或附石,其性移焉。况石钟乳直产于石,石之精粗疏密,寻尺特异,而穴之上下,土之厚薄,石之高下不可知;则其依而产者,固不一性。然由其精密而出者,则油然而清,炯然而辉,其窍滑以夷,其肌廉以微;食之使人荣华温柔,其气宣流,生胃通肠,寿考康宁。其粗疏而下者,则奔突结涩,乍大乍小,色如枯骨,或类死灰,奄悴顿不发,丛齿积颊,重浊顽璞;食之使人偃蹇壅郁,泄火生风,戟喉痒肺,幽关不聪,心烦喜怒,肝举气刚,不能平和。故君子慎取其色之美,而不必惟土之信,以求其至精,凡为此也。

  〔震亨曰〕石钟乳为慓悍之剂。《内经》云:石药之气悍,仁哉言也。凡药气之偏者,可用于暂而不可久,夫石药又偏之甚者也。自唐时太平日久,膏粱之惑于方士服食致长生之说,以石药体厚气厚,习以成俗,迨宋至今,犹未已也。斯民何辜,受此气悍之祸而莫之能救,哀哉!本草赞其久服延年之功,柳子厚又从而述美之,予不得不深言也。

  〔时珍曰〕石钟乳乃阳明经气分药也,其气慓疾,令阳气暴充,饮食倍进,而形体壮盛。昧者得此自庆,益肆淫泆,精气暗损,石气独存,孤阳愈炽。久之营卫不从,发为淋渴,变为痈疽,是果乳石之过耶。抑人之自取耶?凡人阳明气衰,用此合诸药以救其衰,疾平则止,夫何不可?五谷五肉久嗜不已,犹有偏绝之弊,况石药乎?《种树书》云:凡果树,作穴纳钟乳末少许固密,则子多而味美。纳少许于老树根皮间,则树复茂。信然,则钟乳益气、令人有子之说,亦可类推。但恐嗜欲者未获其福,而先受其祸也。然有禀赋异常之人,又不可执一而论。

  张杲《医说》载:武帅雷世贤多侍妾,常饵砂、母、钟乳,日夜煎炼,以济其欲。其妾父苦寒泄不嗜食,求丹十粒服之,即觉脐腹如火,少焉热狂,投井中,救出遍身发紫泡,数日而死;而世贤服饵千计,了无病恼,异哉!沈括《笔谈》载:夏英公性豪侈,而禀赋异于人。才睡即身冷而僵如死者,常服仙茅、钟乳、硫黄,莫知纪极。每晨以钟乳粉入粥食之。有小吏窃食,遂发疽死。此与终身服附子无恙者,同一例也。

  沈括又云:医之为术,苟非得之于心,未见能臻其妙也。如服钟乳,当终身忌术,术能动钟乳也。然有药势不能蒸,须要其动而激发者。正如火少,必借风气鼓之而后发;火盛则鼓之反为害。此自然之理也。凡服诸药,皆宜仿此。又《十便良方》云:凡服乳人,服乳三日,即三日补之;服乳十日,即十日补之。欲饱食,以牛羊獐鹿等骨煎汁,任意作羹食之。勿食仓米、臭肉,及犯房事。一月后精气满盛,百脉流通,身体觉热,绕脐肉起,此为得力,可稍近房事;不可频数,令药气顿竭,弥更害人,戒之慎之!名之为乳,以其状人之乳也。与神丹相配,与凡石迥殊,故乳称石。语云:上士服石服其精,下士服石服其滓。滓之与精,其力远也。此说虽明快,然须真病命门火衰者宜之,否则当审。

  【附方】新十一。

  李补阙服乳法主五劳七伤,咳逆上气,治寒嗽,通音声,明目益精,安五脏,通百节,利九窍,下乳汁,益气补虚损,疗脚弱疼冷,下焦伤竭,强阴,久服延年益寿不老,令人有子。

  取韶州钟乳,无问厚薄,但颜色明净光泽者即堪入炼,惟黄赤二色不任用。置于金银器中,大铛着水,沉器煮之,令如鱼眼沸,水减即添。乳少三日三夜,乳多七日七夜,候干,色变黄白即熟。如疑生,更者满十日最佳。取出去水,更以清水煮半日,其水色清不变即止,乳无毒矣。入瓷钵中,玉槌着水研之。觉干涩,即添水,常令如稀米泔状。研至四、五日,揩之光腻,如书中白鱼,便以水洗之,不随水落者即熟,落者更研,乃澄取暴干。

  每用一钱半,温酒空腹调下,兼和丸散用。其煮乳黄浊水,切勿服。

  服之损人咽喉,伤肺,令人头痛,或下利不止。其有犯者,但食猪肉解之。孙真人《千金方》。

  钟乳煎治风虚劳损,腰脚无力,补益强壮。

  用钟乳粉炼成者三两,以夹练袋盛之,牛乳一大升,煎减三之一,去袋饮乳,分二服,日一作。不吐不利,虚冷人微溏无苦。一袋可煮三十度,即力尽,别作袋。每煎讫,须濯净,令通气。

  其滓和面喂鸡,生子食之。此崔尚书方也。孙真人《千金翼》。

  钟乳酒安五脏,通百节,利九窍,主风虚,补下焦,益精明目。

  钟乳炼成粉五两,以夹练袋盛之,清酒六升,瓶封,汤内煮减三之二,取出添满,封七日,日饮三合。忌房事、葱、豉、生食、硬食。《外台秘要》。

  钟乳丸治丈夫衰老,阳绝肢冷,少气减食,腰疼脚痹,下气消食,和中长肌。

  钟乳粉二两,兔丝子酒浸焙、石斛各一两,吴茱萸汤泡七次炒半两,为末,炼蜜和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七丸,空心温酒或米汤下,日二服。服讫行数百步,觉胸口热,稍定即食干饭豆酱。忌食粗臭恶食,及闻尸秽等气。初服七日,勿为阳事,过七日乃可行,不宜伤多。服过半剂,觉有功,乃续服。此曹公卓方也。《和剂局方》。

  元气虚寒方见阳起石下。

  一切劳嗽,胸膈痞满。

  焚香透膈散:用鹅管石、雄黄、佛耳草、款冬花等分,为末。

  每用一钱,安香炉上焚之,以筒吸烟入喉中,日二次。《宣明方》。

  肺虚喘急,连绵不息。

  生钟乳粉光明者五钱,蜡三两化和,饭甑内蒸熟,研丸梧子大。

  每温水下一丸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吐血损肺炼成钟乳粉,每服二钱,糯米汤下,立止。《十便良方》。

  大肠冷滑不止。

  钟乳粉一两,肉豆蔻煨半两,为末,煮枣肉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七十丸,空心米饮下。《济生方》。

  乳汁不通,气少血衰,脉涩不行,故乳少也。

  炼成钟乳粉二钱,浓煎漏卢汤调下。或与通草等分为末,米饮服方寸匕,日三次。《外台秘要》。

  精滑不禁,大腑溏泄,手足厥冷,方见阳起石下。

  孔公蘖《本经》中品

  【释名】孔公石《纲目》通石〔时珍曰〕孔窍空通,附垂于石,如木之芽蘖,故曰孔空蘖,而俗讹为孔公尔。〔恭曰〕此蘖次于钟乳,状如牛羊角,中有孔通,故名通石。《别录》误以此为殷蘖之根,而俗犹呼为孔公蘖是也。

  【集解】〔别录曰〕孔公蘖,殷蘖根也。青黄色,生梁山山谷。

  〔弘景曰〕梁山属冯翊郡,此即今钟乳床也,亦出始兴,皆大块,打破之。凡钟乳之类有三种,同一体。从石室上汁溜积久盘结者,为钟乳床,即孔公蘖也。其以次小巃嵸者,为殷蘖,大如牛羊角,长一二尺,今人呼此为孔公蘖也。殷蘖复溜,轻好者为钟乳。虽同一类,而疗体各异,贵贱悬殊。三种同根,而所生各处,当是随其土地为胜尔。

  〔保昇曰〕钟乳之类凡五种:钟乳、殷蘖、孔公蘖、石床、石花也。虽同一体,而主疗各异。

  〔颂曰〕孔公蘖、殷蘖既是钟乳同生,则有蘖处皆当有乳,今不闻有之。岂用之既寡,则采者亦稀乎?抑时人不知蘖中有乳,不尽采乎?不能尽究也。〔恭曰〕孔公蘖次于钟乳,《别录》误以为殷蘖之根。殷蘖即孔公蘖之根,俗人乃以孔公蘖为殷蘖,陶氏依之,以孔公蘖为钟乳床,非矣。

  〔时珍曰〕以姜石、通石二名推之,则似附石生而粗者,为殷蘖;接殷蘖而生,以渐空通者,为孔公蘖;接孔公蘖而生者,为钟乳。当从苏恭之说为优。盖殷蘖如人之乳根,孔公蘖如乳房,钟乳如乳头也。

  气味】辛,温,无毒。〔普曰〕神农:辛。岐伯:咸。扁鹊:酸,无毒。〔大明曰〕甘,暖。〔权曰〕甘,有小毒。

  〔之才曰〕木兰为之使,恶细辛、术,忌羊血。

  【主治】伤食不化,邪结气恶,疮疽瘘痔,利九窍,下乳汁。《本经》。

  男子阴疮,女子阴蚀,及伤食病,常欲眠睡。《别录》。主腰冷膝痹毒气,能使喉声圆亮。甄权。轻身充肌。青霞子。

  【发明】〔弘景曰〕二蘖不堪丸散,止可水煮汤,并酒渍饮之,甚疗脚弱脚气。

  【附方】新一。

  风气脚弱孔公蘖二斤,石斛五两,酒二斗,浸服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殷蘖《本经》中品

  【释名】姜石〔时珍曰〕殷,隐也。生于石上,隐然如木之蘖也。〔恭曰〕此即孔公蘖根也,盘结如姜,故名姜石。俗人乃以孔公蘖为之,误矣。详孔公蘖下。

  【集解】〔别录曰〕殷蘖,钟乳根也。生赵国山谷,又梁山及南海,采无时。〔弘景曰〕赵国属冀州,亦出始兴。

  【气味】辛,温,无毒。

  〔之才曰〕恶防己,畏术。

  【主治】烂伤瘀血,泄痢寒热,鼠瘘癥瘕结气,脚冷疼弱。《本经》。

  熏筋骨弱并痔瘘,及下乳汁。《别录》。

  【发明】见孔公蘖下。

  【附录】石床《唐本草》。

  〔恭曰〕味甘,温,无毒。

  酒渍服,与殷蘖同功。

  一名乳床,一名逆石,一名石笋。

  生钟乳堂中,采无时。钟乳水滴下凝积,生如笋状,久渐与上乳相接为柱也。陶谓孔公蘖为乳床,非也。殷蘖、孔公蘖在上,石床、石花在下,性体虽同,上下有别。

  石花《唐本草》。

  〔恭曰〕味甘,温,无毒。

  主腰脚风冷,渍酒服,与殷蘖同功。

  一名乳花。

  生乳穴堂中,乳水滴石上,散如霜雪者。三月、九月采之。

  〔大明曰〕壮筋骨,助阳道。

  〔宗奭曰〕石花白色,圆如覆大马杓,上有百十枝,每枝各槎牙分歧如鹿角。上有细文起,以指撩之,铮铮然有声。其体甚脆,不禁触击。多生海中石上,世方难得,家中曾得一本。本条所注皆非是。〔时珍曰〕石花是钟乳滴于石上迸散,日久积成如花者。苏恭所说甚明。寇宗奭所说,乃是海中石梅、石柏之类,亦名石花,不入药用,非本草石花,正自误矣。

  石骨〔恭曰〕石骨,服之力胜钟乳,似骨,如玉坚润,生五石脂中。

  土殷蘖《别录》下品

  【释名】土乳《唐本》。

  〔志曰〕此则土脂液也,生于土穴,状如殷蘖,故名。

  【集解】〔别录曰〕生高山崖上之阴,色白如脂,采无时。

  〔弘景曰〕此犹似钟乳、孔公蘖之类,故亦有蘖名,但在崖上尔,今不知用。

  〔恭曰〕此即土乳也。出渭州鄣县三交驿西北坡平地土窟中,见有六十余坎,昔人采处。土人云:服之亦同钟乳,而不发热。陶及本草云,生崖上,非也。

  〔时珍曰〕此即钟乳之生于山崖土中者,南方名山多有之。人亦掘为石山,货之充玩,不知其为土钟乳也。

  【气味】咸,平,无毒。

  【主治】妇人阴蚀,大热,干痂。《别录》。

  石脑《别录》中品

  【释名】石饴饼《别录》石芝《纲目》化公石〔时珍曰〕其状如结脑,故名。昔有化公服此,又名化公石。

  【集解】〔别录曰〕石脑生名山土石中,采无时。

  〔弘景曰〕此石亦钟乳之类,形如曾青而白色黑斑而软易破。今茅山东及西平山并有之,凿土龛取出。

  〔恭曰〕出徐州宋里山,初在烂石中,入土一丈以下得之,大如鸡卵,或如枣许,触着即散如面,黄白色。土人号为握雪礜石,云服之长生。

  〔保昇曰〕苏恭引握雪礜石为注,非矣。

  〔时珍曰〕按《抱朴子·内篇》云:石脑芝生滑石中,亦如石中黄子状,但不皆有耳。打破大滑石千计,乃可得一枚。初破之,在石中五色光明而自得,服一升得长生,乃石芝也。《别录》所谓石脑及诸仙服食,当是此物也。苏恭所说,本是石脑而又以注握雪礜石,误矣。握雪乃石上之液,与此不同。见后本条。

  【气味】甘,温,无毒。

  【主治】风寒虚损,腰脚疼痹,安五脏,益气。《别录》。

  【发明】〔弘景曰〕俗方不见用,仙经有刘君导仙散用之。又《真诰》云:李整采服,疗风痹虚损,而得长生。

  〔恭曰〕隋时化公所服,亦名石脑。

  〔时珍曰〕《真诰》载姜伯真在大横山服石脑,时时使人身热而不渴,即此。

  石髓《拾遗》

  【集解】〔藏器曰〕石髓生临海华盖山石窟。土人采取澄淘如泥,作丸如弹子,有白有黄弥佳。

  〔时珍曰〕按《列仙传》言,邛疏煮石髓服,即钟乳也。《仙经》云:神山五百年一开,石髓出,服之长生。王列入山见石裂,得髓食之,因撮少许与嵇康,化为青石。《北史》云:龟兹国北大山中,有如膏者,流出成川,行数里入地,状如醍醐,服之齿发更生,病人服之皆愈。《方镇编年录》云:高展为并州判官,一日见砌间沫出,以手撮涂老吏面,皱皮顿改,如少年色。展以为神药,问承天道士。道士曰:此名地脂,食之不死。乃发砌,无所见。此数说皆近石髓也。

  气味】甘,温,无毒。

  【主治】寒热,羸瘦无颜色,积聚,心腹胀满,食饮不消,皮肤枯槁,小便数疾,癖块,腹内肠鸣,下痢,腰脚疼冷,性壅,宜寒瘦人。藏器。

  石脑油宋《嘉祐》校正:并入《拾遗》石漆。

  【释名】石油《纲目》石漆《拾遗》猛火油雄黄油硫黄油《纲目》。

  【集解】〔禹锡曰〕石脑油宜以瓷器贮之。不可近金银器,虽至完密,直尔透过。道家多用,俗方不甚须。

  〔宗奭曰〕真者难收,多渗蚀器物。入药最少。烧炼家研生砒入油,再研如膏,入坩锅内,瓦盖置火上,俟油泣尽出之,又研又入油,又上火炼之,砒即伏矣。

  〔时珍曰〕石油所出不一,出陕之肃州、鄜州、延州、延长,广之南雄,以及缅甸者,自石岩流出,与泉水相杂,汪汪而出,肥如肉汁。土人以草挹入缶中,黑色颇似淳漆,作雄硫气。

  土人多以然灯甚明,得水愈炽,不可入食。其烟甚浓,沈存中宦西时,扫其煤作墨,光黑如漆,胜于松烟。张华《博物志》载:延寿县南山石泉注为沟,其水有脂,挹取着器中,始黄后黑如凝膏,然之极明,谓之石漆。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载:高奴县有石脂水,腻浮水上如漆,采以膏车及然灯。康誉之《昨梦录》载:猛火油出高丽东,日烘石热所出液也,惟真琉璃器可贮之。入水涓滴,烈焰遽发;余力入水,鱼鳖皆死。边人用以御敌。此数说,皆石脑油也。国朝正德末年,嘉州开盐井,偶得油水,可以照夜,其光加倍。沃之以水则焰弥甚,扑之以灰则灭。作雄硫气,土人呼为雄黄油,亦曰硫黄油。近复开出数井,官司主之。

  此亦石油,但出于井尔。盖皆地产雄、硫、石脂诸石,源脉相通,故有此物。王冰谓龙火得湿而焰,遇水而燔,光焰诣天,物穷方止,正是此类,皆阴火也。

  【气味】辛,苦,有毒。〔独孤滔曰〕化铜,制砒。

  【主治】小儿惊风,化涎,可和诸药作丸散。《嘉祐》。涂疮癣虫癞,治针、箭入肉药中用之。时珍。

  【发明】〔时珍曰〕石油气味与雄、硫同,故杀虫治疮。其性走窜,诸器皆渗,惟瓷器、琉璃不漏。

  故钱乙治小儿惊热膈实,呕吐痰涎,银液丸中,用和水银、轻粉、龙脑、蝎尾、白附子诸药为丸,不但取其化痰,亦取其能透经络、走关窍也。

  【附录】地溲〔时珍曰〕沟涧流水,及引水灌田之次,多有之。形状如油,又如泥,色如黄金,甚腥烈。冬月收取,以柔铁烧赤投之,二三次,刚可切玉。

  石炭《纲目》

  【释名】煤炭石墨铁炭乌金石《纲目》焦石〔时珍曰〕石炭即乌金石,上古以书字,谓之石墨,今俗呼为煤炭,煤墨音相近也。《拾遗》记言焦石如炭,《岭表录》言康州有焦石穴,即此也。

  【集解】〔时珍曰〕石炭南北诸山产处亦多,昔人不用,故识之者少。今则人以代薪炊爨,煅炼铁石,大为民利。土人皆凿山为穴,横入十余丈取之。有大块如石而光者,有疏散如炭末者,俱作硫黄气,以酒喷之则解。入药用坚块如石者。昔人言夷陵黑土为劫灰者,即此疏散者也。《孝经援神契》云:王者德至山陵,则出墨丹。《水经》言:石炭可书,然之难尽,烟气中人。《酉阳杂俎》云:无劳县出石墨,爨之弥年不消。《夷坚志》云:彰德南郭村井中产石墨。宜阳县有石墨山。■〈氵开〉阳县有石墨洞。燕之西山,楚之荆州、兴国州,江西之庐山、袁州、丰城、赣州,皆产石炭,可以炊爨。并此石也。又有一种石墨,舐之粘舌,可书字画眉,名画眉石者,即黑石脂也。见石脂下。

  【气味】甘、辛,温,有毒。

  〔时珍曰〕人有中煤气毒者,昏瞀至死,惟饮冷水即解。

  〔独孤滔曰〕去锡晕,制三黄、硇砂、消石。

  【主治】妇人血气痛,及诸疮毒,金疮出血,小儿痰痫。时珍。

  【附方】新五。

  金疮出血急以石炭末厚傅之。疮深不宜速合者,加滑石。《医学集成》。

  误吞金银及钱,在腹中不下者。

  光明石炭一杏核大,硫黄一皂子大,为末,酒下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腹中积滞乌金石即铁炭也三两,自然铜为末,醋熬一两,当归一两,大黄童尿浸晒一两,为末。

  每服二钱,红花酒十盏,童尿半盏,同调,食前服,日二服。张子和《儒门事亲》。

  月经不通巴豆去油,如绿豆大三丸,以乌金石末一钱,调汤送下,即通。《卫生易简方》。

  产后儿枕刺痛。

  黑白散:用乌金石烧酒淬七次,寒水石煅为末,等分,

  每用粥饮服一钱半,即止,未止再服。洁古《保命集》。

  【附录】然石〔时珍曰〕曹叔雅《异物志》云:豫章有石,黄色,如理疏,以水灌之便热,可以烹鼎,冷则再灌。张华谓之然石。高安亦有之。

  石灰《本经》中品

  【释名】石垩弘景垩灰《本经》希灰《别录》锻石日华白虎《纲目》矿灰《纲目》

  【集解】〔别录曰〕石灰生中山川谷。

  〔弘景曰〕近山生石,青白色,作灶烧竟,以水沃之,即热蒸而解。俗名石垩。

  〔颂曰〕所在近山处皆有之,烧青石为灰也。又名石锻。

  有风化、水化二种:风化者,取锻了石置风中自解,此为有力;水化者,以水沃之,热蒸而解,其力差劣。

  〔时珍曰〕今人作窑烧之,一层柴或煤炭一层在下,上累青石,自下发火,层层自焚而散。入药惟用风化、有夹石者良。

  【气味】辛,温,有毒。〔大明曰〕甘,无毒。

  〔独孤滔曰〕伏雄黄、硫黄、硇砂,去锡晕。

  【主治】疽汤疥瘙,热气,恶疮癞疾,死肌堕眉,杀痔虫,去黑子息肉。

  《本经》。疗髓骨疽。《别录》。治瘑疥,蚀恶肉。止金疮血,甚良。甄权。生肌长肉,吐血,白癜疬疡,瘢疵痔瘘,瘿赘疣子。妇人粉刺,产后阴不能合。解酒酸,治酒毒,暖水脏,治气。大明。堕胎。保昇。散血定痛,止水泻血痢,白带白淫,收脱肛阴挺,消积聚结核,贴口?,黑须发。时珍。

  【发明】〔弘景曰〕石灰性至烈,人以度酒饮之,则腹痛下利。古今多以构冢,用捍水而辟虫。故古冢中水洗诸疮,皆即瘥。

  〔恭曰〕《别录》及今人用疗金疮,止血大效。若五月五日采繁缕、葛叶、鹿活草、槲叶、芍药、地黄叶、苍耳叶、青蒿叶,合石灰捣,为团如鸡卵,暴干末,以疗疮生肌大妙神验。

  〔权曰〕止金疮血,和鸡子白、败船茹甚良。不入汤饮。

  〔颂曰〕古方多用合百草团末,治金疮殊胜。今医家或以腊月黄牛胆汁搜和,纳入胆中风干研用,更胜草药者。古方以诸草杂石灰熬煎,点疣痣黑子,丹灶家亦用之。

  〔时珍曰〕石灰,止血神品也。但不可着水,着水即烂肉。

  【附方】旧十四,新三十二。

  人落水死裹石灰纳下部中,水出尽即活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痰厥气绝,心头尚温者。

  千年石灰一合,水一盏,煎滚去清水,再用一盏煎极滚,澄清灌之。少顷痰下自愈。《集玄方》。

  中风口?新石灰醋炒,调如泥,涂之。左涂右,右涂左,立便牵正。寇氏《衍义》。

  风牙肿痛二年石灰、细辛等分,研。搽即止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虫牙作痛矿灰,沙糖和,塞孔中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风虫牙痛百年陈石灰为末四两,蜂蜜三两,拌匀,盐泥固济,火煅一日,研末。

  擦牙神效。名神仙失笑散。《张三丰方》。

  干霍乱病千年石灰,沙糖水调服二钱,或淡醋汤可。名落盏汤。

  《摘玄方》。

  偏坠气痛陈石灰炒、五倍子、山卮子等分,为末,面和醋调,敷之,一夜即消。《医方摘要》。

  妇人血气方见兽部猪血下。

  产后血渴不烦者。

  新石灰一两,黄丹半钱,渴时浆水调服一钱。名桃花散。

  张洁古《活法机要》。

  白带白淫风化石灰一两,白茯苓三两,为末,糊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二三十丸,空心米饮下,绝妙。《集玄方》。

  水泻不止方同上。

  酒积下痢石灰五两,水和作团,黄泥包,煅一日夜,去泥为末,醋糊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三十丸,姜汤空心下。《摘玄方》。

  血痢十年石灰三升熬黄,水一斗投之,澄清。一服一升,日三服。《崔知悌方》。

  虚冷脱肛石灰烧热,故帛裹坐,冷即易之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产门不闭,产后阴道不闭,或阴脱出。

  石灰一斗熬黄,以水二斗投之,澄清熏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产门生合不开。

  用铜钱磨利割开,以陈石灰傅之,即愈。《通变方》。

  腹胁积块风化石灰半斤,瓦器炒极热,入大黄末一两,炒红取起,入桂末半两,略烧,入米醋和成膏,摊绢上贴之。内服消块药,甚效。《丹溪心法》。

  疟疾寒热,一日一发或二、三发,或三日一发。

  古城石灰二钱,头垢、五灵脂各一钱,研末,饭丸皂子大。

  每服一丸,五更无根水下,即止。《集玄方》。

  老小暴嗽石灰一两,蛤粉四钱,为末,蒸饼丸豌豆大,焙干。

  每服三十丸。温齑汁下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卒暴吐血石灰于刀头上烧研,井水下二钱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发落不止,乃肺有劳热,瘙痒。

  用石灰三升,水拌炒焦。酒三斗浸之。每服三合,常令酒气相接,则新发更生,神验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染发乌须矿灰一两,水化开,七日,用铅粉一两研匀,好醋调搽,油纸包一夜。

  先以皂角水洗净乃用。《集玄方》。

  身面疣目苦酒渍石灰,六七日,取汁频滴之,自落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面黡疣痣水调矿灰一盏,好糯米全者,半插灰中,半在灰外,经宿米色变如水精。先以针微拨动,点少许于上,经半日汁出,剔去药,不得着水,二日而愈也。《集玄方》。

  疣痣留赘石灰一两,用桑灰淋汁熬成膏。刺破点之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痈疽瘀肉石灰半斤,荞麦秸灰半斤,淋汁煎成霜,密封。

  每以针画破涂之,自腐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疔疮恶肿石灰、半夏等分,为末,傅之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脑上痈疖石灰入饭内捣烂,合之。《李楼奇方》。

  痰核红肿,寒热,状如瘰疬。

  石灰火煅为末,以白果肉同捣,贴之。蜜调亦可。《活人心统》。

  痄腮肿痛醋调石灰傅之。《简便方》。

  多年恶疮多年石灰研末,鸡子清和成块,煅过再研,姜汁调傅。

  《救急方》。

  瘘疮不合古冢中石灰。厚傅之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痔疮有虫古石灰、川乌头炮等分,为末,烧饭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二三十丸,白汤下。《活法机要》。

  疥疮有虫石灰淋汁,洗之数次。《孙真人方》。

  血风湿疮千年陈石灰研搽,痛即止,疮即愈,神效。《蔺氏方》。

  火焰丹毒醋和石灰涂之。或同青靛涂。《摘玄方》。

  卒发风疹醋浆和石灰涂之,随手灭。元希声侍郎秘方也。《外台秘要》。

  夏月痱疱石灰煅一两,蛤粉二两,甘草一两,研,扑之。

  《集玄方》。

  汤火伤灼年久石灰傅之。或加油调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杖疮肿痛新石灰,麻油调搽,甚妙。《集简方》。

  刀刃金疮石灰裹之,定痛止血,又速愈。疮深不宜速合者,入少滑石傅之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误吞金银或钱,在腹内不下。

  石灰,硫黄一皂子大,同研为末,酒调服之。孙用和《秘宝方》。

  马汗入疮石灰傅之。《摘玄方》。

  蝼蛄咬人醋和石灰涂之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蚯蚓咬人,其毒如大风,眉须皆落。

  以石灰水浸之,良。《经验方》。

  名地龙骨。

  【主治】顽疮瘘疮,脓水淋漓,敛诸疮口。棺下者尤佳。时珍。

  名水龙骨。

  【主治】金疮跌扑伤损,破皮出血,及诸疮瘘,止血杀虫。时珍。

  【附方】新三。

  软疖不愈烂船底油石灰,研末,油调傅之。《胡氏方》。

  下体癣疮艌船灰、牛粪,烧烟熏之,一日一次,即安。《医方摘玄》。

  血风臁疮船上旧油灰,将泥作釜,火煅过研末,入轻粉少许,苦茶洗净傅之。忌食发物。《邵真人经验方》。

  石面《纲目》

  【集解】〔时珍曰〕石面不常生,亦瑞物也。或曰饥荒则生之。唐玄宗天宝三载,武威番禾县醴泉涌出。石化为面,贫民取食之。宪宗元和四年,山西云、蔚、代三州山谷间,石化为面,人取食之。宋真宗祥符五年四月,慈州民饥,乡宁县山生石脂如面,可作饼饵。仁宗嘉祐七年三月,彭城地生面;五月,钟离县地生面。哲宗元丰三年五月,青州临朐、益都石皆化面,人取食之。搜集于此,以备食者考求云。

  【气味】甘,平,无毒。

  【主治】益气调中,食之止饥。时珍。

  浮石《日华》校正:并入《拾遗》水花。

  【释名】海石《纲目》水花

  【集解】〔时珍曰〕浮石,乃江海间细沙、水沫凝聚,日久结成者。状如水沫及钟乳石,有细孔如蛀窠,白色,体虚而轻。今皮作家用磨皮垢甚妙。海中者味咸,入药更良。

  〔抱朴子云〕烧泥为瓦,燔木为炭,水沫为浮石,此皆去其柔脆,变为坚刚也。《交州记》云:海中有浮石,轻虚可以磨脚,煮水饮之止渴。即此也。

  【气味】咸,平,无毒。〔时珍曰〕小寒

  主治】煮汁饮,止渴,治淋,杀野兽毒。大明。止咳。弘景。

  去目翳。宗奭。清金降火,消积块,化老痰。震亨。消瘤瘿结核疝气,下气,消疮肿。时珍。

  【发明】〔藏器曰〕水花主远行无水止渴,和苦栝楼为丸,每旦服二十丸,永无渴也。

  〔震亨曰〕海石治老痰积块,咸能软坚也。

  〔时珍曰〕浮石乃水沫结成,色白而体轻,其质玲珑,肺之象也。气味咸寒,润下之用也。故入肺除上焦痰热,止咳嗽而软坚。清其上源,故又治诸淋。

  按余琰《席上腐谈》云:肝属木,当浮而反沉,肺属金,当沉而反浮,何也?肝实而肺虚也。故石入水则沉,而南海有浮水之石;木入水则浮,而南海有沉水之香。虚实之反如此。

  【附方】新十二。

  咳嗽不止浮石末汤服,或蜜丸服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消渴引饮《本事方》:浮石、舶上青黛等分,麝香少许,为末。温汤服一钱。

  又方:白浮石、蛤粉、蝉壳等分,为末。鲫鱼胆汁七个,调服三钱,神效。

  血淋砂淋,小便涩痛。

  用黄烂浮石为末。

  每服二钱,生甘草煎汤调服。《直指方》。

  石淋破血浮石满一手,为末,以水三升,酢一升,和煮二升,澄清。

  每服一升。《传信适用方》。

  小肠疝气,茎缩囊肿者。

  《直指方》用浮石为末。每服二钱,木通、赤茯苓、麦门冬煎汤调下。

  丹溪方:用海石、香附等分,为末。每服二钱,姜汁调下。头

  核脑痹,头枕后生痰核,正者为脑,侧者为痹。

  用轻虚白浮石烧存性,为末,入轻粉少许,麻油调,扫涂之。勿用手按,即涨。或加焙干黄牛粪尤好。亦治头■〈疒其〉。《直指方》。

  底耳有脓海浮石一两,没药一钱,麝香一字,为末。

  缴净吹之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疳疮不愈海浮石烧红醋淬数次二两,金银花一两,为末。

  每服二钱半,水煎服。病在上食后,在下食前。一年者,半年愈。《儒门事亲》。

  疔疮发背白浮石半两,没药二钱半,为末,醋糊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六、七丸,临卧,冷酒下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诸般恶疮方同上。

  【附录】晕石《拾遗》。

  〔藏器曰〕生海底,状如姜石,紫褐色,极紧似石,是咸水结成,自然生晕。

  味咸,寒,无毒。

  主石淋,磨汁饮之,亦烧赤投酒中饮。

  石芝《纲目》

  【集解】〔葛洪曰〕芝有石、木、草、菌、肉五类,各近百种。道家有《石芝图》。石芝者,石象芝也。生于海隅名山岛屿之涯,有积石处。其状如肉,有头尾四足如生物,附于大石。赤者如珊瑚,白者如截肪,黑者如泽漆,青者如翠羽,黄者如紫金,皆光明洞彻。大者十余斤,小者三、四斤,须斋祭取之,捣末服。其类有七明九光芝,生临水高山石崖之间。状如盘碗,不过径尺,有茎连缀之,起三、四寸。有七孔者名七明,九孔者名九光,光皆如星,百步内夜见其光。常以秋分伺之,捣服方寸匕,入口则翕然身热,五味甘美。得尽一斤,长生不老,可以夜视也。玉脂芝,生于有玉之山。玉膏流出,百千年凝而成芝。有鸟兽之形,色无常彩,多似玄玉、苍玉及水精。得而末之,以无心草汁和之,须臾成水。服至一升,长生也。石蜜芝生少室石户中。有深谷不可过,但望见石蜜从石户上入石偃盖中,良久辄有一滴。得服一升,长生不老也。石桂芝生石穴中,有枝条似桂树,而实石也。高尺许,光明而味辛。

  〔时珍曰〕神仙之说,渺茫不知有无;然其所述之物,则非无也。

  贵州普定分司署内有假山,山间有树,根干枝条皆石,而中有叶如榴,袅袅茂翠,开花似桂微黄。嘉靖丁己,佥事焦希程赋诗纪之,以比康于断松化石之事,而不知其名。时珍按图及抱朴子之说,此乃石桂芝也。海边有石梅,枝干横斜,石柏,叶如侧柏,亦是石桂之类云。

  【主治】诸芝捣末,或化水服,令人轻身,长生不老。葛洪。